养生健康
中医六术
痰湿、湿气、寒湿
人体“精、气、神”的开关 特效穴,开九窍!
催情穴位
《黄帝内经》四时节律与五运六气理论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阴阳别论篇
中药精深加工
连锁药店集体“刹车”
风寒感冒12种中成药选用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催情穴位
# 委中穴:情欲之门的钥匙 委中穴,隐匿于小腿后侧,膝盖后方的正中点,仿佛是打开性欲之门的神秘钥匙。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作为生殖器官神经的延伸点,通过轻柔的抚摩,能够直接触动情感的敏感神经,不仅显著提升女性的性亢奋度,还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让心灵与身体在放松中达到最佳融合状态,自然唤醒沉睡的欲望之火。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常按此穴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腰背痛、恶风、遗尿等。 作用功效: 刺激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作用。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疾病。临床还用于治疗腹痛、急性呕吐,腹泻、恶风等急症。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病症。 操作方法: 弹拨按揉委中穴,患者俯卧位,医生站立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踝部,使患肢屈膝90°,用另一手大拇指横向拨动位于腘横纹中央的委中穴约半分钟,以患肢有较强烈的酸胀感或有下肢触电样放射感为佳。 # 承扶穴:性感受的强化剂 位于臀部横纹线下方两点的承扶穴,是性感带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它不仅是性感的象征,更是增强性感受力的秘密武器。定期按压此穴,能够强化阴道的收缩力,使性爱体验更加紧致有力,同时加深双方的情感交流,对于治疗性冷感也有显著效果,让每一次亲密接触都充满新鲜感与激情。  承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精准位置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 作用及功效为通调二便,舒筋活络,消痔止痛。 位置 立位或俯卧位,臀部下方横纹与大腿后中线交点,即为承扶穴。解剖学位置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承扶准确位置图承扶准确位置图 功效 通调二便,舒筋活络,消痔止痛。 主治 1.腰、骶、臀、股部疼痛。 2.痔疾。 # 膈俞穴:性感的催化剂 膈俞穴,隐藏在肩胛骨与脊椎骨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对称,如同性感的催化剂。通过指压或抚摸,这里能促使血液加速流动,为身体带来一股温暖的能量流,尤其对于性爱感觉尚未充分开发的女性而言,这种刺激能激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仿佛触电般令人沉醉,为前戏增添无限遐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MwODg0MA==&mid=2650228263&idx=1&sn=23d05dfa354b528fadf7df3e98b05f81  膈俞首见于《灵枢●背俞》。因穴近近膈肌,内应横膈膜而为之俞,故名膈俞。别名七焦之间,归属足太阳膀胀经,为八会穴之血会,四花穴之一,是治疗腡肌病变之常用穴,血证之要穴,临床多施以平补平泻法,宜灸。 ▲【定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法】:于第7胸椎棘突下所作水平线与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平行直线交点处取之。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 功能作用 一、和血理血 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穴近横膈,而心主血,位膈之上,肝藏血,居膈之下,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交通于膈膜,故血会于此。补之或灸之则能补血养血,和血止血;泻之或刺络拔罐则能活血理血,化瘀止痛,治疗一切血证以及与血分有关的病证。如用于治疗血虚证,常与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膏肓合用,以补血养血;用于治疗血瘀证,常与血海、地机、支沟、太冲合用,以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血热证,常与内关、行间合用,以清热凉血;咳血配孔最、尺泽;衄血配上星、孔最;呕血配内关、足三里;便血配承山、大肠俞;尿血配中极、膀胱俞;崩漏配中极、归来、三阴交、隐白,等等。 并随其所因而治之,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与血分有关的皮肤病,常与曲池、血海、肺俞、风池合用,以活血祛风;用于治疗血瘀所致痹证,常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相配合,标本兼顾,因果并治。 二、通膈降逆 膈俞穴近横膈,膈之功在于隔塞上下,使气与谷不相乱也,膈间气机以降为顺,又食道下行,亦由膈肌穿过,故刺之能开通关格,降逆和胃,治疗一切痞塞诸病。如用于治疗实证之呃逆,属气逆者,常配丝竹空、中脘、内关、太冲以理气降逆;属胃火者,常配内庭、公孙、丰隆以泻火平冲;属寒凉者,常配灸中脘、足三里以温中降逆。 用于治疗噎膈,属痰气交阻者,常配中脘、公孙、内关、丰隆以豁痰理气,通膈降逆;属宿食积滞者,常配腹通谷、建里、公孙、不容、梁门以理气化滞,通膈降逆;属阳气虚衰者,常配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以温中降逆。 # 命门穴:性功能的守护者 命门穴,位于腰部正中,与肚脐水平相对,是生命力的源泉。按压此穴,不仅能够改善性冷感,还能平衡和恢复性功能,对于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也有着积极作用。它如同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守护着我们的性福与健康,让爱情之树常青。  1.定位:在脊柱区,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功效: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3.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2)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3)五更泄泻、小便频数、癃闭等肾虚病证;(4)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4. 穴名释义: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 5.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TOUR 2临床应用 (1)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处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衰退,但其可以独立日常社会生活,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数量也在攀升。研究指出6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认知障碍的概率为12.7%,而在患病后3~4年的随访研究中,大约有半数患者会进展为痴呆。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麦角生物碱类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在2017年的ANN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实践指南中指出,胆碱酯酶抑制剂无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或延缓痴呆,且其还具有较常见的副反应。 传统医学对于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手段丰富,有毫针刺法,推拿手法,电针疗法,中药复方等多种治疗方法。参阅《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中医辨证分为脾肾双亏、气血亏虚、痰浊蒙窍、瘀阻脑络、肝阳上亢、热毒炽盛、腑滞浊留7种证型,脾肾双亏、阴虚阳亢和气血亏少型居多。患者肾精亏虚导致五脏之阴皆不足,肾阴不能上荣于脑,阴不敛阳,肝阳上扰,上冲脑窍,神机失用而见痴呆、癫病。 有学者研究表明从任脉、督脉、肾经入手,选取命门、太溪、神阙三穴,分别通过温和灸,雀啄灸,隔龟板灸加强温阳补肾,益精生髓之效。命门为督脉要穴,《勉学堂针灸集成》中记载命门穴主治“脑虚,旋仆,善忘……”,说明命门穴有防治衰老的作用,艾灸命门穴可激发先天元气,达到滋阴壮阳,健脑醒神之效。 (2)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腰腿痛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现代机制研究主要的理论机制为以下4点,突出物直接压迫到患者硬膜囊与神经根、局部微循环障碍、髓核刺激导致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脱出髓核自身免疫反应。化学性炎症机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中存在比机械压迫更为直接与重要的作用,椎间盘突出对患者神经造成压迫,产生感觉方面异常现象,当神经根四周产生水肿与炎症,受到突出物的刺激或是压迫,就会产生疼痛症状,因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与无菌性炎症属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中的“腰腿痛”及“痹证”范畴,目前认为此病的出现是因为肾气亏虚外加外力损伤,或是风寒湿等外邪入侵,积累性损伤,造成闭阻经络,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濡养,所以治疗原则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及行气止痛。肾虚精亏及督脉闭阻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病机,在对此病进行治疗期间,根据温肾填精、通络止痛及疏通督脉进行施治,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针刺命门穴、委中穴、腰阳关穴之后,采取艾条温针灸,利用艾火温热效应激发经络感传现象,起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不但可以提高温阳补肾效果,还可以发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及祛风化湿的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温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椎间盘突出病灶局部微循环,加快局部炎性水肿的消除速度,接触神经根受压状态。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症,以下腹部疼痛、痛经、不孕与性交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危害妇女的生育功能与心理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育龄期妇女中患病率超过15%,且常常合并有不孕,对妇女生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手术和激素疗法为主,均不同程度伴有副作用,且复发率也相当高。因此,重视并发掘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经行腹痛”“癥瘕”“无子”等范畴,寒凝血瘀是其最主要的病机特点。现代妇人嗜食生冷,起居失节,容易致寒入胞宫,寒性收引凝滞,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于是血行被遏,易留而为瘀。《内经》中提到:“阳化气,阴成形”,瘀仅为标象,其根本在于阳的不足而阴寒凝聚成瘀发为本病,所以治疗本病在于温阳督脉温阳作用最强,历代医家称其为“阳脉之海”,具有总督诸阳而灌溉四旁的作用。督脉循行一源而三歧,起于胞中,温灸督脉腧穴亦可直达胞中寒邪病巢,促其寒消瘀化血行而经脉通畅,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其病自可痊愈。再者,阳气有赖于督脉的升提与敷布周流。在穴位选取上,采用了督脉最具有温阳代表性的大椎穴与命门穴作为主要穴位。大椎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具有“灸一穴而六阳起”振奋阳气的作用。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其通于肾,通于人身之“命门”,具有很好的温阳作用。隔药灸所用药饼选取《伤寒论》之四逆汤作为主方。四逆汤为六经病少阴病主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具有回阳救逆、温通经脉的作用。基于督脉良好的温阳作用,选取其为主要经脉,结合四逆汤的温阳作用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 肾俞穴:肾气的加油站 肾俞穴,与命门穴相邻,位于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是肾经的重要穴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定期按压此穴都能有效强壮肾气,增强肾功能,对于改善月经不调、性冷感等问题大有裨益。它不仅是身体的加油站,更是情感与欲望的源泉,让爱意在每一次触碰中更加浓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czMzM4Nw==&mid=2247654409&idx=4&sn=96ff6a390ada61ed1cba2be0b9430563    体表定位 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易取穴 肾俞穴位置在腰部,在和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左右两边双指宽处。 解剖位置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 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按摩肾俞穴可以缓解腰疼。按摩肾俞穴有治疗高血压、强壮肾气、增强肾功能解决神智问题、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耳鸣等。肾俞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肾俞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肾俞穴名解】 别名:高盖。 穴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1、肾俞。肾,2肾脏也。俞,3输也。肾俞名 4意指 5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肾俞穴位位置图】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首先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然后吸气,我们先摸到我们的肋骨的下缘,在侧腰部,沿着肋骨的下缘画一条水平线,交叉在我们的腰两旁的肌肉上,这就是肾俞穴。) 肾俞穴调补肾气,肾俞穴的位置: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命门穴的准确位置:位于第二腰椎下(系裤腰带的地方,和肚脐眼是对应的);肾俞穴的准确位置:位于命门旁开一寸半。治腹泻,可以用手指按揉,但是最好用艾灸,先灸命门穴,在灸肾俞穴,一般灸个两三分钟就可以了;或者反复来回灸,这样要灸个五六分钟。 【按摩肾俞穴的手法】 第一步:要搓热掌心,搓热掌心后,把两手放到肾俞穴上 第二步:掌心在肾俞穴上做擦的动作,一上一下的擦动,通过擦的动作可以让你的腰部的肾俞穴位发热,而且是从里面往外发热。 【按摩肾俞穴位的作用】 1、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2、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肾俞穴穴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肾俞穴适合人群】 存有神智问题、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耳鸣 【肾俞穴严重警告】 肾俞穴是不能敲击的。特别是有肾病,肾积水的患者,如果敲击会加重病情的! 【肾俞穴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肾俞穴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肾俞穴刺灸法】 直刺0.5~l寸。 【肾俞穴附注】 1、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该穴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 天柱穴:激情的触发器 天柱穴,坐落于后颈部正下方两侧凹陷处,是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良方。而在两性相处中,轻轻抚摸此处,能带给女性一种触电般的酥麻感,仿佛瞬间点燃了内心的激情之火,为前戏增添了无限情趣与期待,让爱情在每一次触碰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U5NTA4Nw==&mid=2648749657&idx=5&sn=4b9d03cf1a9339c35b2025a37e9076ab 中文名 天柱穴 外文名 Tianzhu point(BL 10) 位 于 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 用 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主治病征 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指压法 治疗忧郁症 所属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病征 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肩膀僵硬、疼痛,如果颈部能转动的话,即刻就能治愈,严重的话,如手腕无法上举、无法系皮带、头晕、耳鸣、恶心等等,使日常生活产生不便。 这是由于颈筋两侧、关节内侧的淋巴停滞、淋巴管萎缩、肩周的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混浊所致。这是由于姿势不良,使得包着上腕骨的三角筋或是肩胛筋萎缩硬化。 喜欢运动者很少有肩膀僵硬、酸痛的情形,这事由于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即摄取大量的卡路里,也能保有健康的身体。 十二段锦中的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就是通过扭颈向左右两侧目视达到按摩天柱穴的作于,其原理和“户枢不蠹”是一样的,尤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学校的课堂式教育,公司的办公室工作,学生的目光总是盯着黑板和笔记本,员工的目光则是电脑和工作手册,颈椎根本得不到放松的机会。多去户外环视美景是放松减压,保健身心的良方。 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指压法治疗忧郁症 天柱穴、昆仑穴——舒筋活络,清利头目,治头痛项强、腰骶疼痛 天柱穴+昆仑穴,具有舒筋活络,清利头目的功效,穴位组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项强,目昏,眩晕,鼻塞,腰骶疼痛,癫痫等病症。 天柱穴 天柱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是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中医认为天柱穴具有清头明目、化气壮阳的功效。临床当中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项强、鼻塞、癫痫、热病、目眩等病症。天柱穴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先取哑门穴,再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侧取穴。 特效按摩:用拇指按揉天柱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后头痛等病症。或每天坚持按压天柱穴,每次连叩9下,对治疗头痛,视力模糊、头脑不清有显著疗效。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天柱穴,用艾条温和灸天柱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以有效地治疗鼻塞、肩背痛等疾病。 昆仑穴 昆仑穴出自《灵枢本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临床当中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腰骶疼痛、足跟痛、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病症。昆仑穴在脚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时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取穴。 刺激昆仑穴可以采用按压的方法,用拇指的指腹置于昆仑穴上用力按压,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保持力度按压5-6秒后松开,放松3秒后再按压,如此反复,每次10分钟,15天为一个疗程。
智能制造CEO
2024年8月1日 22:18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