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六术
痰湿、湿气、寒湿
人体“精、气、神”的开关 特效穴,开九窍!
催情穴位
《黄帝内经》四时节律与五运六气理论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阴阳别论篇
中药精深加工
连锁药店集体“刹车”
风寒感冒12种中成药选用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中医六术
“治未病”是指中医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或者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在亚健康状态时不需药物治疗,但需要养生保健措施来调理,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目前大多数人理解的看中医局限于医生开药,而“治未病”却包含中医健康评估、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健康干预三大内容,构成了疾病防控的完整体系。 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篇叫做《素问·异法方宜论》章节。在这个章节里首先分析了“东西南北中”五方地势、地形、地质、气候、物产等各自的特点,引出五方居民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况,在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长期作用下,其体质也形成差异,所患的常见病、多发病亦不同,因而五方所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也各具特色,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 # 《异法方宜论》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黄帝问岐伯说:医者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时候,同一个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而治疗方法却不同,但又全部治愈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岐伯对黄帝说:这是因为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注:“简单地说,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盛产鱼类,当地居民多喜欢吃鱼类及咸味。正如民间所说的,鱼生火肉生痰,过食鱼类与咸味将会引起疮疡病,也就是通常说的脓包火疖子一类,治疗时候用砭石的方法清除火气,所以砭石疗法出自于中原以东的东部沿海地区。”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布为衣,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毒药与药物的关系,其实在古代毒药指作用于人体,有一定反应的药物。古人泛指用以攻邪的内服药物。张景岳:‘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所以药物治疗的方法出自于中原以西的地方。”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注:“焫,音:ruo四声,用火烧的意思,指的是灸法起源于中原以北地区。”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注:“胕,音:fu一声,原意指浮肿,这里指发酵后而膨胀的食物。九针,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指九种功能不同的针具,也就是说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原以南地区。”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蹻的方法。所以导引按蹻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注:“中央,此处指中原地区,据考证在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导引,通过点穴或吐纳引导气血运行的方法,类似于今天的气功及气功点穴疗法。按蹻,用手按身体称为按摩,用足踩身体称为踩蹻,这里代指按摩的治疗方法。这里说的是气功点穴和按摩的方法,发源于中原地区。”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所以,一个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方法的缘故。 选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黄帝内经》中所载的治疗手段十分丰富而全面,它包括针灸疗法、药物疗法、精神疗法、导引按蹻疗法、手术疗法等多种方法。 # 一.针灸疗法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内经》在治疗疾病时以砭石针灸为主,如《灵枢·玉版》说:“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素问·血气形志》说:“形乐志苦,病生于内,治之以针石。”说明砭石等石针在当时主要用于排脓消肿、疏通经脉,治疗痈肿疮疡和肌肉疼痛等病证。《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倡多用针刺而少用毒药、砭石,谓:“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由此可见,古人在治疗中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石对人体副作用的良苦用心。 灸法常用于补虚和祛寒。如《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此处之“火”,即指灸法。针亦可补,然对于虚寒或血寒证来说,灸法更为适宜,故均用灸法,以艾灸之火温阳散寒。 # 二.药物疗法 《内经》治病,多以针刺为主,而略于方药。但在药物的内服外用方面,均开其先河,堪为后世之师。 ①药物内服——在《内经》所谓十三方中,大多属于内服方药,如汤液醪醴、生铁洛饮、左角发酒、泽泻饮、鸡矢醴、乌鲗骨藘茹丸、兰草汤、豕膏、陵翘饮、半夏秫米汤,小金丹等十一方。已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药物,有用于治疗和预防的区别。 ②药物外用——《内经》十三方中的“马膏膏法”和“寒痹熨法”,即属外治之例。前者治疗口眼㖞斜之面瘫证,用马膏熨其急侧;后者用棉布浸药酒熨贴以治寒痹,是中医最早的一种外治法。 # 三.饮食疗法 《内经》的饮食疗法,主要反映在运用饮食调养以扶正祛邪和利用饮食性味以助药疗病两个方面。 ①运用饮食调养以扶正祛邪——《内经》认为,毒药是攻邪的,因其性味偏颇,故不可过用,主张在毒药攻邪之余,再用食养扶正以祛余邪,从而达到邪去而正不伤的目的。《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体现了用食养扶正却病的思想。 ②利用饮食宜忌以助药疗病——主张运用饮食的不同性味,以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来辅助药物治疗疾病。 一是宜食脏腑所主之本味及相生之味。如《素问·五脏生成》说:“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素问·脏气法时论》又说:“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二是要注意饮食禁忌,勿伤脏助病。强调了病后应当禁忌过食本脏相克之味。如《《灵枢·五味》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 四.精神疗法 精神疗法,又称情志疗法,是《内经》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开导治神法——就是用医生的语言去影响病人的精神情志和行为,以为治疗服务。如果不能调动病人的精神情绪,疗效就会受到影响,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笔者简单总结为共通共鸣疏导法、尽情倾诉减压法、讲透医理乐观法等。 ②移精变气法——是通过祝由,移易精神,改变气机,来治疗疾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说明移精祝由,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用药物、针石而疗效欠佳的某些疾病,尤其是精神刺激所导致的心身疾病。移精祝由的方法,是通过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情绪,解除或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达到调整气机、治疗疾病的目的。 ③以情相胜法——是一种以某种情志刺激去克服或转移病人异常情绪的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便是利用七情之间的五行制约关系,以协调情绪的平衡,来治疗疾病的范例,后世张子和运用的更是炉火纯青。 ④暗示法——如《素问·调经论》说:“按摩无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说明此法是借针刺并运用暗示以调动病人的精神情绪,使精气守于内,而邪气散于外的方法,仍属情志疗法范围。 # 五.导引疗法 导引,是一种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防病治病方法。属于现代“气功”范围。《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故治宜导引按跷。”《素问遗篇·刺法论》有以导引治疗肾虚久病的记载,谓“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此净神、闭气、咽气、吞津等法,实为后世“气功”之导源。 六.按跷(蹻)疗法 按跷即按摩,又称跷摩、推拿。是通过举动病人肢体,或揉按病人某些部位、经穴、以保健或治疗疾病的方法。王冰所注的《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灵枢·九针论》说:“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说明按摩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通,气血失荣之形体疾病。 # 七.手术疗法 《内经》已有切开排脓、穿刺放腹水及脱疽截指、截肢等记载,反映了重视手术治病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内经》的手术疗法尚处于初期阶段,其方法原始而单一。尽管如此,它仍然对后世医家具有较大启迪作用。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针,以取大脓。”《灵枢·痈疽》还讨论了脱疽病的截指截肢法,谓:“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反映《内经》对脱疽病的深刻认识。 腹水积留不去,除了用药物治疗外,《内经》还提出了用筩针穿刺放腹水的方法,如《灵枢·四时气》说:“徒㽷,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㽷,必坚束,缓则烦悗,束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㽷尽乃止。饮闭药。“㽷,同水。徒㽷,即单纯性腹水,而无周身浮肿之证。放腹水的方法是:取环谷(即脐中)下三寸的关元穴处,先用铍针针刺该处,然后用筩针(指中空如筒的针)刺入腹腔积水处,使腹水从筒针流出体外。视病情,可隔日放腹水一次,不可一次放净,放腹水后宜急用布带坚束腹部,同时配合服用通闭之药来调养正气,兼去水湿,以防复肿。《内经》在二千多年前,就能提出截指截肢术和筩针穿刺放腹水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实属难能可贵。 # 八.醪酒疗法 用药物与酒制成酒剂,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醪酒疗法。如《素问·玉版论要》说:“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素问·血气形志》亦说:“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醪酒疗法,集药、酒之长,既可内服,也可外用,既能扶正,亦可祛邪,正如王冰所说:“醪药者,所以养正祛邪,调中理气。故方之为用,宜以此焉。” # 九.渍浴疗法 渍浴疗法,是用药物煎水浸泡或熏洗身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浴之”等,均属渍浴疗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邪在筋骨皮肉的体表疾病。 # 十.烧针疗法 烧针包括燔针和淬针两种。如《素问·调经论》说:“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吴崑注:“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煖耳,不必赤也。”张介宾注:“此言焠针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之,不但煖也,寒毒固结,非之不可。” 说明燔针是用针刺入穴位后再用火烧烤针柄使暖气内传之法,现代一般用艾柱穿于针柄,然后点燃艾柱,使其热力内传病所。淬针,即火针,是先将针烧至赤热而后刺入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意欲借火热之力治病。因此,上两法一般只宜用于身体壮实而肌肤筋骨有寒冷痼疾之病人。 # 十一.药熨疗法 药熨疗法在前“药物疗法”中已有涉及,它是将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趁热熨敷肢体患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内经》主要用于治疗肢体麻痹诸证。如《灵枢·周痹》说:“刺痹者……熨而通之。”《素问·玉机真脏论》亦说:“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灵枢·寿夭刚柔》又说:“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 十二.冷疗疗法 冷疗,是通过饮用寒冷之物或外处寒冷环境以降低病人体温的一种治疗方法。与现代物理降温法类同。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热势居高不降之证。如《素问·刺热》说:“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 十三.束指疗法 是用线束扎手指或足趾,来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如《素问·疟论》说:“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此即用束指之法,使邪气不能与真气相并,而控制疟疾发作。 # 十四.吹耳疗法 吹耳疗法是用竹管向两耳中吹气来治疗“尸厥”的一种方法。《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通过吹耳,促进经气流通,气机畅达,故可帮助尸厥复苏。亦如王冰所说:“言使气入耳中,内助五络,令气复通也。” # 十五.刺鼻疗法 是用某种工具或药物刺激鼻粘膜而取嚏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如《灵枢·杂病》说:“哕,以草刺鼻,嚏而已。”哕,即呃逆,由于胃气上逆所致。通过刺鼻取嚏,疏通气机,调理升降,使胃气和,而哕可自愈。 # 十六.饥饿疗法 饥饿疗法是通过限制或禁止病人饮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可用于实热证和饮食积滞等病证。如《素问·病能论》说:“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歧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怒狂,属阳热之证,由于饮食进入体内后,其化生的阳气充实于四肢,能助阳热邪气,故用“夺其食”以削减阳热邪势,辅助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确实创造了很多治疗方法,但总括起来不外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类,临床上应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使之“各得其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决不能拘于某种治疗方法而坐失机宜,有失医责。 #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上述论述既说明了病邪侵入人体的路径,病势的发展依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脏,又指出了医生应在疾病的早期予以干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病到了脏腑阶段,才想起治疗,再出手,治愈率也只能达到50%。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过齐,齐桓候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候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候而退走。 桓候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痛,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候遂死。 # 六大技法综合应用 与病邪在体内传变的层次相对应的传统中医治疗有六大技法:砭(刮痧)、针、灸、药、按跷、导引。 病在皮毛时期刮痧就行。比如说感冒初起,病在表层这时选择膀胱经刮痧将邪气排出体外就可以了。 比如小儿打喷嚏、流鼻涕,风寒感冒初起,家长如果不选择马上送医院,先别着急吃药!头项结合部,正中线两侧凹陷中有要穴“风池穴”,是邪气进入体内的直接通道。 家长可以用嘴吮吸那两个穴位,再从上至下吮吸督脉(正中线)和督脉两侧的膀胱经(从头至肩),如果有痧出来,感冒初起的症状即会消失。这种方法学名叫“吮痧”,孩子还以为家长和他嬉戏玩耍,在没有任何痛苦时寒邪已被赶走了,何苦给孩子吃药片、打点滴呢? 有最简单有效又没有副作用的方法不用,却用药物进入体内,入血再到皮毛,真是舍近求远,不是聪明人的做法。且不说抗生素是寒凉的,就是那凉凉的盐水进入孩子体内也要消耗不少能量啊,所以我们看满大街的“小胖墩儿”、“豆芽菜”,大都脾胃虚寒。 再比如手足冰冷、阳气欲绝的昏厥病人,马上灸“神阙穴”(肚脐)就可以回阳救逆,而不必非要等将附子、干姜、甘草的四逆汤熬制好,再给病人灌下去。 临床上肾气虚的病人如果参杂脾虚的症状,这类人群用汤药效果就不明显,这是因为脾虚,对药物的吸收不好,所以药效不会显现出来,此时若在腰部的肾俞穴拔罐,直接补益肾气会有出奇的效果。 (注:肾俞穴的位置在肚脐对面的脊柱向两侧旁开2指宽处,左右各一。每次可拔罐10分钟,拔两天歇一天,15天为一个周期,女性在经期时不可拔罐),而且巧妙的绕过了虚弱的脾胃。 有些手脚冰凉的女性,体内寒气重,经络堵塞的厉害,如果不先疏通经络,单纯服用附子理中丸效果并不太好。 中医思想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强调“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只有合适的,没有最好的,合适就好!中医的六大疗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治疗层次: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问题多用针、灸,病邪在表的多用刮痧…… 生活中,人们生病看医生时多数病已成形,病邪属在脏在腑的范畴,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方能手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这里面需要高度的智慧,所以只会开汤药的大夫未必是好中医。 一个好的中医师应该精通上述六法,但由于“刮痧”、“按摩”的治疗方法耗费体力、时间又长、不容易赚钱,像工匠一样,形象也不好。 而开方、抓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同时又展现了医生的学识、权威的形象,所以经历代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的主流,而刮痧、按摩则沦落为民俗疗法,殊不知:平凡之处见真知。 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智能制造CEO
2024年8月1日 18:51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