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
总纲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及其五大应用
员工的圈层和7大痛点应对
道、德、心三者之间什么关系
自我认识的方法模型图
思维模型与问题解决
佛教经典
生命的使命和意义
47个思维模型
成长破圈
坚持极限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
价值提供者,整合者,放大者
一张画布重塑你的职业生涯
个人修行
曲线图汇总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
底层逻辑-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底层原理之“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结构化思维”和“深度思考”案例
《认知觉醒》之觉醒层次关系与认知体系
《认知觉醒》之觉醒四个层次
生肖
属虎与十二生肖事业合作
从星盘上来寻找你的事业伙伴
太阳处女月亮天蝎
太阳水瓶+月亮天蝎=价值最高的瓶子
有这些迹象,说明你开悟了
你的磁场,决定着你会遇到谁
看透真相”要反人性,做局就是顺人性
绝对会旺你的玄学真相
男人想要成功,就要经历一次和成熟女人的恋爱
什么是真正的顶级思维?
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然后做到极致
快速旺自己的方法 : 养磁场
你的工作在消耗你,还是滋养你?
那些能迅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培养战略思维能力?请从挑战和质疑假设开始
3个简单方法,快速建立你的系统思考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让自己更好的把握整体呢?
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五种思维方式
未来工作必不可少的4种创新思维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应对不确定:“反脆弱”的三种能力
“退款效应”中,存在着大商机
批判性思维
德鲁克:你必须明白这7件事,才能光速成长
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把生活调到适合你的频道
灵魂级别1级——10级
世界是虚假的 头脑被操控 灵魂被迷惑 倾听心的声音 你心即永恒
人到不惑,修炼九品
稻盛和夫: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恰是永生之路。
高维能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高维能量的六种运作方式
真正的高手,都在悄悄吸收高维能量
黄帝四经
知己,是另一个自己
真正高级的人生享受,不是来自物质盛宴,而是来自灵魂共振
灵魂的丰盈,才是真正高贵的生命魅力
强大的灵魂,是超凡脱俗的本质
灵魂的能量度数;决定人体三魂七魄
什么是灵魂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黄帝四经
简介《黄帝四经》又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包含四部经典: ==《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这是一部“治国之本”的书,它由四篇文章组成。 《黄帝四经》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 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 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此系真正的治国经典,可惜失传2000多年,万幸今日得以再现。 (附)起源于战国,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学”即《黄帝四经》,曾是百家学术之林。在司马 迁写《史记》时,也未看到。致使黄学被淹没了五千余年都没有被历代史学者重视。西汉时期 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现在《黄帝四经》出土,经过今人唐兰先的史料依据。轩辕黄帝不再是传说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93岁的台湾史学家王寒生先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恨不得一下飞回大陆,一睹为 快。但当时海峡两岸还未通邮,无法看到真迹。几经周折,通过日本友人才搞到《黄帝四经》 影印件,王寒生先生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先后花近四年时间将《黄帝四经》译出 来,于一九七六年在台湾龙华出版社出版,王老先生在他自写的序言里庄严宣告:“读罢四 经,我们认识了修道之门径,更提高了人生境界。如果我们仍然是懵懵懂懂,那就不可挽救 了。纵然再读书万卷,也无济于事。在四千年前,我祖已经打开了宇宙奥妙之门,指出了一条 上进大道,今日能读到宝贵经典,是如何幸福!”又云:“黄帝四经出土,如老祖再降人间, 这是可幸的,凡是黄帝子孙们,全当雀跃鼓舞。” 时隔十六年,大陆余明光先生于1989年也把“黄帝四经”进行了注释,由已故的周谷城先 生题写书名“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余明光先生在书的 “前言”里写到:“黄学被淹没了两千余年都不为人所重视,与此联系的西汉初期流行的“黄 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这 就为我们研究和恢复这个学派在历史上的地位,重新认识'黄老’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 据。 司马迁写《史记》时,并未看到过《黄帝四经》,原因是他生在汉武帝时代(景帝是文帝之 子,武帝之父,在位十六年),天汉年间司马迁为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腐刑下狱,其 父司马炎正在朝中出任太史令,父子二人同朝为官。那时,司马迁才三十多岁,而《黄帝四 经》已入土二十七年了。所以说,司马迁写《史记》时,并没有看到过《黄帝四经》。只是按 当时的传说写下“五帝本纪”,排在《史记》开宗明义第一篇。 《黄帝四经》之《经法》篇 〔道法〕第一 〔国次〕第二 〔君正〕第三 〔六分〕第四 〔四度〕第五 〔论〕第六 〔亡论〕第七 〔论约〕第八 〔名理〕第九 十大经 《黄帝四经》之《十大经》篇 〔立命〕第一 〔观〕第二 〔五正〕第三 〔正乱〕第五 〔姓争〕第六 〔雌雄节〕第七 〔兵容〕第八 〔成法〕第九 〔三禁〕第十 〔本伐〕第十一 〔前道〕第十二 〔行守〕第十三 〔顺道〕第十四 〔名刑〕第十五 正文 《黄帝四经》之《称》篇 《黄帝四经》之《道原》篇 这就为海内外黄帝 道法 (玄德,一致,体道,取法,正法,知足,情性,反性,祸福)【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 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 天下而不惑矣。 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 时而动。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 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道,唯虚 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 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声号矣。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 无所逃迹匿正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译文]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产生了各项法度,法就像绳墨辨明曲直一样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得失。 因此既然制定了各项法度就不可违犯,法度一旦设立便不可废弛。所以说如果能够以绳墨法度 自正,然后就可以识天下万物之理而不会迷惑。 道体虚空无形,寂静深远,万物赖之以生。人一降生便有患害随之,这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 着欲望且这种欲望永无止境。人生则好妄动,妄动必有患害。具体表现在不能相识而动,甚至 还逆时而动。妄动必然妄举事,举事则患害随之,具体表现在行事违逆事理或举事不量力而 行,甚至行事不知功用何在。凡人举事必有言说,有言说即有患害,具体表现在言无征而爽信 或口出大言不知尊敬他人,或者明明做不到的事却称能做到,或言过其实浮夸,或力所不及却 扬言力量大有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027/11/6711903_1053471907.shtml 
智能制造CEO
2024年8月22日 17:39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