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
总纲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及其五大应用
员工的圈层和7大痛点应对
道、德、心三者之间什么关系
自我认识的方法模型图
思维模型与问题解决
佛教经典
生命的使命和意义
47个思维模型
成长破圈
坚持极限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
价值提供者,整合者,放大者
一张画布重塑你的职业生涯
个人修行
曲线图汇总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
底层逻辑-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底层原理之“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结构化思维”和“深度思考”案例
《认知觉醒》之觉醒层次关系与认知体系
《认知觉醒》之觉醒四个层次
生肖
属虎与十二生肖事业合作
从星盘上来寻找你的事业伙伴
太阳处女月亮天蝎
太阳水瓶+月亮天蝎=价值最高的瓶子
有这些迹象,说明你开悟了
你的磁场,决定着你会遇到谁
看透真相”要反人性,做局就是顺人性
绝对会旺你的玄学真相
男人想要成功,就要经历一次和成熟女人的恋爱
什么是真正的顶级思维?
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然后做到极致
快速旺自己的方法 : 养磁场
你的工作在消耗你,还是滋养你?
那些能迅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培养战略思维能力?请从挑战和质疑假设开始
3个简单方法,快速建立你的系统思考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让自己更好的把握整体呢?
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五种思维方式
未来工作必不可少的4种创新思维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应对不确定:“反脆弱”的三种能力
“退款效应”中,存在着大商机
批判性思维
德鲁克:你必须明白这7件事,才能光速成长
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把生活调到适合你的频道
灵魂级别1级——10级
世界是虚假的 头脑被操控 灵魂被迷惑 倾听心的声音 你心即永恒
人到不惑,修炼九品
稻盛和夫: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恰是永生之路。
高维能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高维能量的六种运作方式
真正的高手,都在悄悄吸收高维能量
黄帝四经
知己,是另一个自己
真正高级的人生享受,不是来自物质盛宴,而是来自灵魂共振
灵魂的丰盈,才是真正高贵的生命魅力
强大的灵魂,是超凡脱俗的本质
灵魂的能量度数;决定人体三魂七魄
什么是灵魂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认知觉醒》之觉醒层次关系与认知体系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什么是觉醒四个层次(关于“是什么/WHAT”的问题),但是没有阐述为什么要这么组织模型的四个层次和背后的思考(关于“为什么/WHY”的问题)。 因此,本文章将主要讲述层次之间关系,希望能说明这么组织四层模型的原因。另外,本文也将讲述我们应该如何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关于“怎么样/HOW”的问题)。 1. 四个层次之间关系 前一篇中提到觉醒的四个层次分别是:表象、知识、认知、元认知。这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关联的,具体如图1所示,即:知识和表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知指导着知识获取和应用;元认知则审视着认知过程。在这里,个人觉得层与层之间不一定都存在强双向关系。  图1 觉醒层次之间的关系 另外,每一层内部的关系在上一篇已经有相关的阐述,这里将不再赘述。下面将对觉醒层次之间的关系逐一进行阐述。 1.1 表象与知识 表象与知识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知识是这个世界的法则和规律;而表象是具体展示出来的表征和具象。知识可以推演出并解释表象。知识是表象的因;而表象是知识的果。例如:前文中提到的“苹果掉落”与“万有引力”的例子。 1.2 知识与认知 知识和认知并不存在强双向关系,而是单向关系,即:认知指导知识的获取和应用。 认知决定了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有一些同学掌握新知识又快又牢固;而有一些同学则相对慢一些。这不是由知识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认知过程决定的。善于学习的同学可能会将对新知识进行分类或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旧知识,因此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有相对较好的认知体系。 认知可以将知识组织成知识体系。知识点是一个个零散的点,而认知可以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组织成线、面、体和体系。例如,利用分类法或结构法等可以将所有的物理知识点按照一定规则整合成完善的知识系统或知识体系。 反过来,知识对认知体系影响没有那么强。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是这么理解的,认知体系是方法论;知识是具体的内容,是方法的输入和输出。将这个过程比喻成计算机中的程序。那就是“知识就是数据;而认知就是程序逻辑”,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数据层不能够决定逻辑层。 在正常情况下,输入和输出是不能够决定或改变方法的。但输入和输出是可以通过反馈轻微影响方法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然后去正向或反向地反馈学习知识的方法论。但是这个过程很难,是需要很强的抽象能力。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更愿意直接学习认知体系中的知识,构建认知体系。 1.3 认知与元认知 认知与元认知之间也是单向关系,即:元认知审视着认知过程。上一篇提到,元认知从“未来视角”、“过去视角”、“全局视角(高度)”和“底层规律(深度)”四个视角审视着认知过程,以确保认知不会出现偏差。当发现认知过程出现偏差时,能及时纠正,使其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在前面的例子中,对于一些不善于学习的同学。这时候不是让其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而是应该让其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视角,重新审视其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更好更合适的方法。比如说,让其学习一些认知方法(参考上一篇)。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采用原来的学习方法,可能看不到当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反过来,认知对元认知影响没有那么强。这与“知识与认知”的关系类似。元认知是对认知的审视。在这里,认知过程其实是作为元认知的输入和输出。同样地,输入输出可以通过反馈轻微影响方法的,但没有强关系。 以上是我在构建觉醒四层模型时的一些思考。 2. 认知体系 我们经常会听到“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说将某一领域知识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规律将知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完整、清晰的结构化系统。例如,物理知识体系,是将物理学中的所有知识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的系统,包含: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现代物理等。 类似地,认知体系是与认知过程相关的所有生理功能或认知知识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 知识结构:由学习、经验积累形成的各类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即旧知识。旧知识是会参与到认知过程中的; 认知行为:即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考、推理、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并产生实际行动; 认知方法:如前文所述,包括了分类法、模型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结构化思维; 元认知:如前文所述,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即认识自己是如何思考和学习。 3. 如何搭建认知体系 对于由以上这些组成的认知体系,我们应如何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呢? 根据第2节中关于“认知体系”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认知体系中除生理外的其他内容也是我们大脑中的知识,即是:学习或应用知识的知识,可以称为“元知识”。那既然认知也是知识,当然也可以通过认知方式去学习、获取和应用。因此,构建认知体系也是满足认知过程的。 如图2所示,构建认知体系的方法如下:将认知体系知识(如认知方法:分类法、模型法等结构思维等)作为我们学习的输入,利用已有的认知体系去学习和练习这些新的认知知识,并更新得到一个新的认知体系。  图2 搭建认知体系 在这个搭建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3.1 选择正确的认知体系知识 正确的输入是后续认知过程有效的前提。对于任何一个过程来说,如果输入错了,那么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输出。那么,我们怎么样选择正确的输入呢? (1)多读书。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读书是用最低廉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多从书中学习有效的认知方法论。 (2)多交流。多与认知类专家交流,并直接向他们请教。 3.2 深度思考 在“认知体系”的认知过程中要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说对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直至找到最原始的原因或知识点。具体可以采用前文提到的“第一性原理”或“5 WHY”思考法。 同时,深度思考过程中要将事情或问题按照点进行展开,而不是只是关注其中某一点。并且在展开过程中,需要符合“MCME不重不漏”原则;否则,容易发生偏移或遗漏。也就是说,深度思考其实是一个“深而全”的“树形”展开(如图3所示),下层是上层的完整展开。这其实也是“金字塔原理”中的分析方法。  图3 深度思考的“树形”展开 3.3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说将认知体系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舒适区边缘”主动不断地练习,使这些内容成为我们认知体系的一部分。在“舒适区边缘”练习可以让我们不会那么痛苦,但也不会那么舒适。这可以让我们相对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不断发生量变,最后形成质变。 3.4 元认知 对“认知体系”认知过程进行“元认知”,也就是需要我们对认知体系的搭建过程进行审视和反思。如果发现搭建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偏移时,需要及时修正。 例如,我们感觉到很痛苦时,就可能需要放松一下,降低一下要求,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边缘”的状态;在我们发现当前的认知方法对我们效率不高时,可以考虑切换一下其他的认知方法,基于最终结果进行必要反馈。 3. 总结 本文是上一篇的后续,介绍了个人在搭建四层模型时和如何搭建认知体系的一些理解、思考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智能制造CEO
2024年6月25日 09:28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