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
2023年中国各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
新质生产力
怎么实现经济内循环
多印制钞票
一口气搞懂美元霸权
内循环的逻辑
2024年万亿GDP城市
国家级都市圈增至14个
GDP贡献
中国GDP被低估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分析,中产人群特征及画像
追求性价比和可持续消费
中国消费复苏新趋势——对“性价比”的新理解
消费降级还是升级
内循环13大行业深度解析:机理与机遇
“经济内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和企业对策
内循环棋局下:供应链管理企业们如何助力经济复苏
中国粉丝研究的核心概念与框架变迁
粉丝经济进入3.0时代,数字化将颠覆传统企业管理运营模式
《共生效应: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第三章:粉丝赋能
习近平论“六大关系”的政策含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中国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
每个中国人一年平均的衣食住行消费具体是多少?
从“两条曲线”看“两个循环”——“十四五”时期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政策重点
内循环,人民币发行的去美元化
“一脑四心”|“产融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赋能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大循环":理论基础、宏观后果、政策取向与资产价格
经济内循环将改变所有人的财富!
2023年利润榜
城市化or乡村化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内循环在内外经济的博弈里找平衡
李克强
政治人才
立法行政司法
中部大城聚焦
行政区域地图
全国各省GDP排行榜
高校人数排行
新中国建国70年的技术引进史
重庆消费市场研究
苏州统计数据
城市消费能力
南京热力图和旅游旺季
读懂中国经济“双循环”,品牌主战场一定在“内循环”
“十四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之3|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现实进路
只有黄金是钱,其它的都是信用
什么是法币
历年出生人口(1949~2021)
全国普通高考70年(1952-2023)及历年录取人数一览
广州产业布局
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
产业结构
超长期特别国债
上海
家电行业
工程机械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中国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
中美冲突的后果将比曾对欧洲文明造成巨大伤害的两次世界大战还要严重。——基辛格 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习近平 开历史倒车没有出路,推倒重来更不可取。——王毅 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秦刚 前不久,中美建交的重要推手基辛格,在100岁生日之际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中美关系忧心不已,“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美中两国能否和平相处,而防止毁灭性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冷静外交。”几年前,基辛格就警告,“美中双方没有预先划定冲突的底线,那么冲突的后果将比曾对欧洲文明造成巨大伤害的两次世界大战还要严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来而不往非礼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这些儒家的哲学智慧,是当今美国政坛很少有人理解的。美国一方面遏制中国发展、野蛮“脱钩断链”、“卡脖子”,另一方面又期望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气候、禁毒、全球经济稳定等领域的挑战,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靠船坚炮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不会被遗忘。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中,中方代表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的几句话回响在历史的长廊: •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 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 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 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难道被外国围堵的时间还短吗? 2023年6月18日,布林肯访华。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的美国国务卿,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后访华的最高级别官员。今年2月初,布林肯就计划访华,但被“流浪气球”风波打乱而未能成行。 6月1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谈时可谓开门见山,这在外交场合是不多见的,足见中美关系的严峻程度: • 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秦刚和布林肯的会谈长达7个半小时。细读秦刚外长的话,主要有几层意思: 第一,“相互尊重”是国与国打交道的基本原则。 第二,“希望美方秉持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的确,在华盛顿,“中国恐惧论”已成为唯一的政治正确。殊不知,这种“心魔”只会破坏信任,导致预期的自我实现。 第三,希望美方“冷静、专业、理性处理意外偶发事件”。显然,美国前不久在“流浪气球”事件中表现得很不专业、很不冷静。 第四,“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美国采取“切香肠”的方式挑动台湾危机,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久前中国国防部长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时就撂下一句话,“中国国防部长: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不会有丝毫迟疑”。 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会见布林肯时说得也很直接: • 开历史倒车没有出路,推倒重来更不可取。 王毅的谈话,有几个关键信息: 第一,“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导致错误的对华政策”。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美国不能破除自己的“心魔”,中美关系难以改善。 第二,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取消对华非法单边制裁,放弃对中国科技发展打压。 第三,强调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 第四,“敦促美方不要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不要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人往往会按照自己的观念去推测别人。美国是强权,自然会认为中国“国强必霸”。其实,这是对中国的无知。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100岁生日前夕,基辛格接受《经济学人》8个小时的采访时发出严厉警告: • 华盛顿说中国想要统治世界……但答案是他们(中国其实)想要强大。他们并没有想要统治世界,这不是他们对世界秩序的看法,他们也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6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布林肯。值得注意的是,3天前,习近平主席刚刚会见了比尔.盖茨。此次会见有几个细节很意味深长: • 习近平对盖茨说,你是我今年在北京会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 • 习近平说,“我常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布林肯时指出: • 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 国与国交往总要相互尊重,以诚相待。 •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是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民,都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对中美关系现状感到担忧,不希望看到两国冲突对抗,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 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 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对方,更不能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 中国历来强调“听其言,观其行”,“人无信不立”,对话要有诚意,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习近平说: • 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坚持我同拜登总统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把有关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布林肯重申: • 美方遵守拜登总统作出的承诺,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制度、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布林肯对媒体说,此行的一个重要事项是让中国不再认为“我们在寻求在经济上遏制他们......我们不是要脱钩(decoupling)。我们是要去风险(derisking),实现多样化”。 布林肯访华前的6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声言,“虽然我们确实存在需要应对的关切问题,但与中国脱钩将是一个重大错误,那将是灾难性的”。 从”大脱钩“到“去风险”,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转变,而应被视为“政治话语”的创新。将“去风险”这个词用于中国肇始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3月30日的讲话。德国和法国外交官此后强调了这个词。亚洲国家也开始对美国官员说,脱钩太过分了。4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一次重要政策讲话中用了这个词,“我们追求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去风险从根本上意味着有弹性、有实效的供应链,确保我们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所胁迫。” “去风险”的说法比脱钩更圆滑,毕竟从字面意思上“大脱钩”吃相太难看。亚洲协会中国分析中心主任Bates Gill说,“谁不喜欢降低风险呢?这只是从措辞上想了一个聪明了许多的方法来思考需要做些什么。”德国《明镜》周刊评论称,“去风险”是西方粉饰其分歧的一个“魔法词汇”。 “去风险”这种提法,隐含了一个错误的前提:中国就是风险。事实相反,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反对脱钩断链的旗手。 “去风险”是典型的“贼喊捉贼”策略。有的国家正在发动“新冷战”,破坏国际规则,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脱钩断链”……这些才是需要重视的、真正的风险! 面对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并非只有一种选择。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今年5月在“七国集团必须承认,它无法统治世界”的文章中语重心长呼吁: • 美国的“单极”时刻和G7的经济支配地位都已成历史。从2000年到2023年,美国在全球产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占的份额会从44%下降到30%,而所有高收入国家的份额从57%下降到41%。与此同时,中国的份额从7%上升到19%。 • “脱钩”概念变成了“去风险”概念。但要做到这一点将比许多人现在似乎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承认现实并调整配额和份额,接受世界经济力量的巨大变化,这难道不是更好吗?中国不会消失。为什么我们不允许它拥有更大的发言权?G7无法统治世界,而世界的命运也将是该集团的命运。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00年前的话,很适合送给当今的美国政坛: • 我们的文明优越感也只是一场幻觉。这种偏狭短浅在我们的文化中处处可见,很容易导致政治灾难,祸及人类文明。 • 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 • 中国有了复兴精神,如果再能阻止外邦为非作歹,就有可能发展一种新文明,比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文明都优秀。如果中国在实现国内安定后,不去做强国一心只想满足物欲的活动,转而建立更有效更公平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将在人类急需之时带去一个崭新的希望。 还是那句话,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间正道是沧桑”。
智能制造CEO
2024年4月4日 09:32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