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
2023年中国各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
新质生产力
怎么实现经济内循环
多印制钞票
一口气搞懂美元霸权
内循环的逻辑
2024年万亿GDP城市
国家级都市圈增至14个
GDP贡献
中国GDP被低估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分析,中产人群特征及画像
追求性价比和可持续消费
中国消费复苏新趋势——对“性价比”的新理解
消费降级还是升级
内循环13大行业深度解析:机理与机遇
“经济内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和企业对策
内循环棋局下:供应链管理企业们如何助力经济复苏
中国粉丝研究的核心概念与框架变迁
粉丝经济进入3.0时代,数字化将颠覆传统企业管理运营模式
《共生效应: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第三章:粉丝赋能
习近平论“六大关系”的政策含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中国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
每个中国人一年平均的衣食住行消费具体是多少?
从“两条曲线”看“两个循环”——“十四五”时期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政策重点
内循环,人民币发行的去美元化
“一脑四心”|“产融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赋能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大循环":理论基础、宏观后果、政策取向与资产价格
经济内循环将改变所有人的财富!
2023年利润榜
城市化or乡村化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内循环在内外经济的博弈里找平衡
李克强
政治人才
立法行政司法
中部大城聚焦
行政区域地图
全国各省GDP排行榜
高校人数排行
新中国建国70年的技术引进史
重庆消费市场研究
苏州统计数据
城市消费能力
南京热力图和旅游旺季
读懂中国经济“双循环”,品牌主战场一定在“内循环”
“十四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之3|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现实进路
只有黄金是钱,其它的都是信用
什么是法币
历年出生人口(1949~2021)
全国普通高考70年(1952-2023)及历年录取人数一览
广州产业布局
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
产业结构
超长期特别国债
上海
家电行业
工程机械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根据各市最新贸易数据,上海、深圳、北京、苏州、东莞、宁波、广州、厦门、天津、青岛、成都等20个城市外贸发展优势较大。2021年,这20个城市的外贸总额为25.8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65%。 从增长率上看,中西部省份数据亮眼,宁夏、西藏、山西、青海、内蒙古、山东、陕西和北京七省区市增长超过30%。具体到城市,青岛表现突出,增长率均超过30%,连续第5年刷新历史新高。  图片来自《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排在首位的就是需求收缩,稳住外贸、扩展外部需求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地外贸进出口的表现也格外引人注意。 一超双强 中西部崛起 《报告》指出,整体来看,我国外贸还是持续着一超双强、中西部崛起的大势。 东部沿海省份是开放前沿,也是外贸重镇。2021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七个省市的外贸总额29.5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75%。外贸依存度平均达到0.58,明显高于剩余24省市区外贸依存度0.15。 广东是我国第一外贸大省,去年外贸进出口迈上8万亿元台阶,达到8.27万亿元,一年净增1.2万亿元,连续36年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排名和地位稳如泰山。 江苏是第二大经济省份,也是第二大外贸省份,2021年外贸进出口达52130.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3.3%,规模连续19年居全国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外贸长期位居第五位的浙江,在2021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进位——进出口总额达到41429.1亿元,超越了北京和上海,首次位居全国第三。 《报告》还指出,粤苏浙三省在外贸规模上地位暂时难以挑战,尤其是在贸易顺差上的表现,浙江和广东均超过了1.8万亿元,浙江省以1.88万亿位列第一。 除了“一超双强”的趋势,我国内陆城市也正在突破“内陆”的区位限制,外贸崛起的势头愈发明显。 从增长率上看,有8个省(市)增长超过30%,分别是宁夏(101.7%)、西藏(74.1%)、山西(56.3%)、青海(38.9%)、内蒙古(37.1%)、山东(34.8%)、陕西(33.0%)和北京(31.2%),中西部地区数据亮眼。 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也分别以24.1%、21.5%、24.4%的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彰显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成果。 苏州人均外贸总额第一 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 外贸的强大与否,说到底是产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 论坛上,中国贸易报社总编辑范培康在对报告解读时强调,第三产业升级,是各城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外贸不能只是小、快、灵、散,还需要高、精、尖、新。” 产业升级对外贸的拉动作用,从外贸强市的主要出口产品便可以看出。 排名第四的苏州是中国人均外贸总额第一市,从产品上看,机电产品主导着苏州的外贸进出口商品规模和增速。 2021年,苏州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18829.1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外贸总值的74.3%。从单项商品来看,出口货值居前的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970.8亿元、1549.3亿元;进口货值居前的是集成电路,进口总额达到3680亿元。 宁波,虽没有“一线城市”的光环加持,但是凭借沿海制造业大市的实力在去年跻身中国外贸万亿城市。去年,机电产品同样为宁波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达到4400.1亿元,增长24.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7%。 值得注意的是,从外贸结构来看,宁波和苏州有着很大的区别:外资企业是苏州外贸的“主力军”,而宁波70%的进出口额来自民营企业的贡献,尤其是宁波的一大批单项冠军企业,已成为出口贸易的“先行部队”。 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博德高科、江丰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正在逐步将关键技术创新本土化。在成熟的优势产业领域,以贝发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企业通过打造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正在探索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生态。以乐歌为代表的出口型制造企业,通过自创品牌出海、建设海外仓等模式深度参与全球化,持续提高产品、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正是在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撑下,“敏感”的宁波能够迅速抓住瞬息变化的市场,及时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创新调整,外贸引擎迸发出的强劲动能, 青岛外贸刷新高度 老牌外贸强市正走出疫情影响 外贸是青岛的传统强项优势,青岛的外贸实力也在不断刷新高度。 《报告》指出,在城市增长率中,青岛外贸表现突出,增长率均超过30%,连续第5年刷新历史新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仅次于深圳、宁波、广州和厦门,位居第5位,并且与厦门、广州、宁波差距不大,新的北方外贸领军城市正在快速成长。 2021年,青岛外贸交出了一份极其亮眼的“成绩单”:进出口总额为8498.4亿元,较2020年增长32.4%,增速位居外贸20强城市之首,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6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跃迁。外贸依存度首次超过了60%,达到60.12%,远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其中,出口依存度达35%,远高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青岛进口增速要明显高于出口增速:进口3577亿元,增长40.7%,高于出口增速13.7个百分点。 其中,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是拉动青岛外贸的重要原因,如铁矿砂进口总额增长47.8%,原油进口大增87.5%。去年,青岛出口仍以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9.8%和16.6%。 《报告》还指出,老牌外贸强市纷纷走出疫情影响,自2021年,苏州外贸迎来新一轮腾飞,全市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5%和48.6%,尤其是人均外贸总额位列全国首位。 范培康还指出,外贸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动力,外贸发展的程度也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晴雨表。“唯有外贸发展了,城市才能富起来、人才才能引得进来和留下去、城市的高质量才有基础,大力发展外贸,应该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战略。”
智能制造CEO
2024年3月8日 13:58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