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疫情相关书籍
《优雅的守卫者:人类免疫系统的故事》
10本免疫细胞科普书籍
10本最好的病毒学教材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面对病原体,免疫系统的使命是尽量不过度反应
医学研究前言
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
医学通识:信息时代的健康素养课程
药食同源的物质目录汇总
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
关于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说明
“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经营放宽
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与普通食品在监管上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药食同源”的研发体系分享
《饲料原料目录》(2023 版)截至 7 月
我国饲料产业链现状及下游市场倒逼上游企业加速整合
皂苷丨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
稀有人参皂苷
徐长卿 临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药食同源”的研发体系分享
药食同源物质兼具了营养和药效这两种功能。像山药、山楂这些日常的食材,它们不但具有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兼具有特定的药效。比如山药可以补肾、山楂可以健胃消食、生姜可以温阳、大枣可以补气血等功能。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药食同源在我们这个专业领域里的关注度非常高。去年不少国内的行业学会成立了与药食同源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去年中国中药学会成立了一个药食同源物质的专业委员会,王永炎院士和陈君石院士都参与了委员会的成立。 王院士表示:“药食同源是中医药学的原创优势之一,也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而是应当以人类和人群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陈院士也认为药食同源的研究也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一个窗口。 那么所有有营养的食物,都可以被称为药食同源产品吗? 药食两用物质是需要经过严格评估的,不是所有食物都是药食两用的物质。国家卫建委已经公布的药食两用物质目前一共有101种。 普通食物和药食两用物质在成分、功能、适用对象、安全性这四个维度有所区分。 为什么市面上药食同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不靠谱呢? 1原料来源难追溯 这种不靠谱的药食同源的产品,往往原料来源就不可靠。我们以药食两用的一个物质酸枣仁为例,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助眠,疫情期间价格飞涨。这个原料在种植和存储过程当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黄曲霉素超标、斯皮诺素含量不合格、不达标。同时也因为价格高,所以市面上有很多伪品,导致了市面上的酸枣仁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2生产不规范 原料生产过程当中也可能存在不规范。比如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环境脏乱差,没有合格的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任何品控环节,导致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3不实的宣传 在市场端,有很多打着药食同源产品旗号去夸大宣传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是不得添加药品的,但是可以添加药食两用的物质。因此容易被打擦边球。 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也明确规定,除了医疗、药品、医疗器械这些广告以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因此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如果看到它是食品的批号,却大肆宣传疾病治疗功能,那么购买时就要小心了。 4研究基础弱 缺乏临床数据 很多药食两用的产品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科技含量不高。一个产品的功效物质是什么,其实商家并不清楚,缺乏对产品功能因子的深度开发,也很难明确这些功效成分的用量和起效时间。很多产品是复方,非单一的原材料构成,组合起来后的效果也没有衡量标准。 同时药食同源的配方同质化比较严重,就以保健食品为例,目前已经批准一万多个产品,将近两万。据统计,这些产品的配方和形态同质化是十分严重的。 很多药食同源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不具备科研实力,只能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生存。他们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即便有创新的产品,也会有很多粗制滥造的仿冒产品出现,不利于优质产品的发展,劣币驱逐良币。 5没有品牌背书 感官体验差 药食同源的产品品牌认可度不高,包装外观设计不符合主力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 #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您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为了做好这个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我们就搭建了一个专业的技术平台。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是我所在的单位,我们属于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研发核心和龙头。2007年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商务部、国家食药监局与天津市,形成了“四部一市”共建的研究院机制。 我们有一个针对新药开发的全链条平台,具备完善的体系和标准。同时,我们这个团队也是比较完整的,团队的专业性很强,另外,在这几年的开发过程当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发模式。通过这套成熟的研发模式我们可以避免以上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坑”。 # 您团队的研发流程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得找到优质的初级原材料,这是一切的基础。进一步做好深加工的原材料研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深加工的原材料中能够起效的功能因子是什么,最后开发产品的终端形态。 比如一家做橘子的公司,它只关注橘子皮这个原材料,大家看到这个不同颜色的橘子是不同成熟度的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发深加工的原材料,之后研究这里面的原材料含有什么样的功能因子,比如这个柚皮苷有很好的抗过敏的功效,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 了解功效后,不能直接吃这些化学成分,还要注重用户的体验,所以最后一步终端产品解决方案就是看把它做成冰激凌、蛋糕等,我们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工艺形态,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旦形成配方,就要申请专利、要发表专业性的论文。同时我们还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再去参加各种大赛。  # 您可以具体说说如何衡量“功能因子”吗? 当我们说一个药食两用物质有效的时候,那么这个效果是由什么成分产生的呢?什么样的分子结构产生的呢?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构效。除此之外,需要用多大量才会有效,这就是量效。再就是干预多长时间,它能产生效果,就是时效。几种物质组成一个组方后,它的效果会有加成和协同作用,所以组成一个什么样的方子,它才能实现更好的功效,这个就是所谓的组效。 # 从原材料到开发成产品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什么呢? 我们对于单味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构建了一个叫全景式的产品矩阵。其实只围绕着一个单一的药食两用物质,就能出来一系列的产品,充分利用好一个食材就能支撑起一个大公司。 对单味药食同源中药的营养成分、功效成分、营养价值、功效价值都需要纳入考量范畴。 我们通过自己研究以及文献调研,把一个特定的物质所含成分的功效进行收集,归类为两个维度,分别是功效维度和工艺形态维度。 所以我们这是一个针对特定药食两用物质的最全的产品库。然后我们究竟选择开发什么不开发什么呢?这个就要考虑到它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就是我们吃的这些功效成分或者营养成分,它在特定的组织当中(我们人体的组织器官里)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如果生物利用度越高,我们人体的利用率就越高。  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很多的产品它其实不是单一的原材料构成的,它更多的是一个组方。所以呢,围绕「什么样的组方能实现什么样的功效」我们在二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就是这个药食两用物质的维度。这个维度上包含了101种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说我们想开发一个增强免疫力的软糖,我们就可以从通过这个维度表达组方。  # 实际案例分享:大鲵 我跟大家再介绍一下实际的案例,我们的一些研发成果。 有一个动物来源的原材料,有“水中人参”之称的大鲵,现在养殖的规模很大,品质最好的就是这个张家界地区饲养的大鲵。大鲵这个物种本身浑身都是宝,像它的肉、皮肤外表分泌的粘液、骨头、肝脏等都可以利用,含有一些带有特定功效性的蛋白肽。从营养的角度,它尾部的油类富含大量的DHA。它皮肤表面分泌的粘液,也有很好的伤口修复的功效。 我们围绕着大鲵的肉做了一系列原料的深度开发。我们把它的肉开发成蛋白肽。然后做了一系列的原料产品的生产备案。我们把处理后的原材料做成增强免疫力的一个产品,有助于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我们做出来这个原料也在协和医院的营养科开展了临床效果的评价实验。  非常感谢张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流程。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更好的选择可信赖的产品,药食同源的商家也可以学习成熟的研发模式。
智能制造CEO
2024年3月30日 14:57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