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经济学名著
投资大咖们推荐的书目
中国投资必看
学科门类
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经济学大师
中央经济智囊
克强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论纲
创业书籍
战略管理:“精益创业”理解与实践
所长林超
给年轻人的跨学科通识课
全球化
枪炮、病菌与钢铁
对科学的三大误解
《人类简史》思维导图
2023年全球富裕地区前20名盘点
张国群 经济学观点
资本主义兴于商业革命败于商业反革命
数字货币的第四次革命
关于数字货币与行业转型的思考
数字货币是如何来赚钱的?钱从哪里来?
第三产业数字经济
全球数字经济与开放规则演变
数字经济离不开数字货币
货币发展
美国的“三角循环”体系
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与分配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据要素行业专题
全球科学家流动趋势呈现中美欧大循环和北上深内循环
加快数据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
技术生态内循环,美、德、中比较分析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循环与科技创新趋势
美元金融霸权
美元的霸权之路
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
收入与分配 市场经济
工程建设行业
中国500强食品饮料生物制药
中国化学70年·印记|“我们”的1974
经济运行史
中国进口依赖
川普2.0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战略管理:“精益创业”理解与实践
https://zhuanlan.zhihu.com/p/73304875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348315042547412992 在一个创新业务中,我想最让参与者受打击的莫过于业务方向出现错误,导致后续一系列的无效投入,最后直至业务或企业的失败。虽然通过做足准备工作,进而保证正确决策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更现实情况是——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几乎没有人能保证业务方向和决策的绝对正确。 2012年时埃里克·莱斯提出的“精益创业”理念风靡了创业圈,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上述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一定要保证做出绝对正确的决策,而重点在于如何快速的、低成本验证自身的想法、产品、商业模式,进而寻求转型、放弃或者持续性投入和增长……. 理解“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的核心理念是“低成本的快速试错”。 其中有三个关键词: 低成本——降低过程中投入的显性成本,如财务投入及人员投入。 快速——降低过程中隐性的时间成本。把控创新业务的时间窗口,避免过早进入红海之争。 试错——降低过程中隐性的机会成本。如果做对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产品、组织……;如果做错了,果断转向或放弃。 在“低成本的快速试错过程中”形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通过验证和学习不断推动业务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中:阶段性的呈现是MVP(最小可行化产品)——功能可以少,甚至体验也可以折中,但是一定具备可用性来解决用户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价值)。 此图摘自桑文锋老师演讲,特别形象的展示了MVP的核心思想 然后,尽快把MVP推向市场进行测试。 验证用户价值假设——将用户问题和解决方案匹配起来; 验证市场/商业价值假设——将产品和市场匹配起来。 在完成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后,设定“北极星指标”,开启规模化扩张和增长之路。 北极星指标:唯一重要指标,设置多指标反而容易偏离路线。这个指标首先必须是可衡量的,同时它应该对应产品给用户传输的价值,也可以满足企业的商业价值。比如对于订房应用就是订房天数;对于电商应用就是销售额。 同时,需要掌控一个合适的时点——也是在完成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后,加大资金和组织的投入来帮助业务腾飞。 实践“精益创业” 从上述理论回说到自己的“精益创业”历程:首先是在创业实践的摸爬滚打中误打误撞的实践了“精益创业”,继而真正接触到“精益创业”理论,并通过对“精益创业”模型、方法论、工具、组织模型……进行积极学习和践行,加深了对其理念的理解;同时,我认为自身业务的成功也一定程度印证了“精益创业”的有效性,对其价值也愈加认可。 第一次:由于资源限制逼迫出“精益创业”的实践。 2014年底时,基于“幼儿家长都有想要看孩子在幼儿园中实时视频”的需求假设开始了集团内部创业的历程,碍于资源限制和众人的质疑从集团公司仅带了一个研发实习生出来,依赖人脉快速组建了一个5人的小型产品研发团队,采用敏捷开发的流程在2个半月内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发布了一个简陋且仅有一个核心的功能的APP应用——家长可以观看孩子在幼儿园的实时视频,然后迅速在公司周边找了一家幼儿园进行产品和市场验证。 敏捷开发:指的是用小团队稳定的交付真实、可运行的软件,尽早获得用户反馈,并不断以迭代的形式改善产品。用敏捷的方式来开发软件可以让开发人员迅速的响应需求的变化。 上述过程中的“低成本”是客观生存条件,“快速”开发、“快速”验证则是想要生存下去的原动力,内部创业团队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资源限制和大家的耐心有限。 很幸运的是我们验证成功了,将用户问题和解决方案匹配起来获得了用户,也将产品和市场匹配起来获得了订单和规模化的前提。之后也就顺势获得集团公司的更多投入,迅速完善组织,搭建市场团队、销售团队,扩编产研团队,开始了产品完善和市场扩张之路。 现在仍然记得我们的解决方案从一个只有一个核心功能的工具型产品,通过一次次”开发—测量—认知“的循环,通过一个个功能级的“MVP”市场探索,发展成为多软硬件产品矩阵的平台型产品。 第二次:在资源膨胀的风险中及时开始“精益创业”实践。 这次经历的初始阶段恰恰是反面教材。2019年在一家过百人的公司,我们新转型的企业级核心业务长达半年多时间都因为“大公司病”(某些大厂500强出身的高管对产品完善度有着很强的执念)未进行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验证,大大消耗了公司的成本和人员的信心,企业已然面临着危机。 我通过送精益理念书籍和过往精益实践的分享说服了老板,主导成立了一个由产品、市场、运营职能组成的“低成本”四人小组,行动代号“支点行动”——在“天使”客户那里常驻2个多月,“快速”完成了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的验证,此次行动大大提振了整个公司和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过程中也给产品带来了基于一线市场声音的完善机会,并将验证实践中的营销、实施相关流程SOP化,为市场的复制和扩张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如何开始“精益创业” 虽然上面我本人对精益实践的开展看上去都是水到渠成的,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人并不理解何为精益创业;即使很多人了解了,却不知道如何开展。”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大多数人在“低成本”“快速”“将用户问题和解决方案匹配起来”“将产品和市场匹配起来”这些关键点上未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平衡。 精益创业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比如Dropbox先用一部简易的宣传片试探市场再做后续的开发等投入;比如全球最大的网上鞋店Zappos并没有一开始就建立复杂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供应链,而是很简单模拟了线上买鞋的过程及用户的反应。 而在我的经历中发现最多的反面案例则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偏差,本来一个“5分”产品就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很多人总是执念于一开始就要做出“10分”的产品。本来用户在乎的只是可以解决他的问题,那我们聚焦于交付用户价值即可,实现方式是开放的、可选择的。但是很多人的聚焦点却是交付“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陷入了过度设计的陷阱。 今天的抛砖引玉也是想通过对“精益创业”理念的简单梳理和自己的实践案例做个引子。希望大家能够学习阅读一些精益创业和用户增长的知识和书籍,从而涵盖思想、实战、流程、组织等不同的层面。这样既有了思维层面的了解,也可很快的开展适配业务的精益实践,正如“精益创业”理念一般,践行一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和认知”的反馈循环。 推荐资料 我对几本优秀的讲述“精益创业”理念、实战书籍的读书笔记: 《精益创业》:精益三部曲之开创篇 《精益创业实战》:精益三部曲之实战篇 《精益数据分析》:精益三部曲之数据驱动篇
智能制造CEO
2024年2月17日 09:52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