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迭香精深加工
迷迭香功效成分提取
迷迭香成分
迷迭香药理作用
迷迭香及其应用
迷迭香高质量发展前瞻
从多维度呈现的科研成果洞见我国迷迭香的高质量发展
2023 年迷迭香提取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银杏叶提取物
迷迭香提取鼠尾草酸膜过滤方法
迷迭香提取鼠尾草酸方法总结
新厂
德之馨
中国迷迭香提取物行业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迷迭香中迷迭香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三章迷迭香酸的精制与纯化
第四章料渣中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提取
第五章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
迷迭香植物饮料
官能团的溶解性
龙岗优势分析
七种中药的最佳采收时间
中药采收季节参考表
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
浅析中药提取工艺自动化系统程序设计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和具体操作方式
医药中间体合成多功能中试车间的设备选型
金银花提取浓缩
参考企业
合同泰
三种不同的迷迭香
2023 年迷迭香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迷迭香烘干
迷迭香提取物
迷迭香怎么采收
迷迭香精油成分
迷迭香综合利用
同时蒸馏萃取(SDE)
迷迭香精油纯露抗氧化剂的综合提取利用
htt龙岗新厂
干迷迭香营养成分表
迷迭香的有效成分之一 —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从多维度呈现的科研成果洞见我国迷迭香的高质量发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Y0Nzk0Mw==&mid=2247484651&idx=2&sn=cc29a146ae3c6b3d69af05fcce90c731 迷迭香是一种传统的香辛植物,多个国家有野生和人工栽培,历史久远。 用来做调味料和香薰料,已经有上千年记载了,今天这种认知再次被突破;可以提取“最优天然植物抗氧化剂”的愿景,让业界对迷迭香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保健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充满想象。 这得益于现代生化技术和工业水平的进步,具体就是迷迭香富含的萜类化合物得到充分研究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而我国充分发挥了农业大国、初级加工业大国,以及贸易大国的优势,短短二十年产值已经超过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奠定了行业霸主地位。 尽管处于风口,行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经过了一轮“大跃进”式的高成长之后,在国际贸易打压下,在国内农业产业“追涨杀跌”顽疾拖累下,脚步放缓下来的中国迷迭香行业近两年来也是“一地鸡毛”。 可见的是,迷迭香调味料、精油的价格回归理性后,特别是作为工业原料(提取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国际贸易价格相对透明后,迷迭香的种质资源优势、农艺优势以及地理优势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地理优势;与之相对应的是,迷迭香提取物的国际贸易渠道、加工成套设备,以及原料配套园区不再高调宣称是优势,特别是国际贸易渠道。 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这一轮潮起潮落,一些研究机构的成果相继面世,我们从这些多维度呈现的科研成果可以洞见,我国迷迭香产业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林业科学院、湖南邵阳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广西科技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香料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香料研究开发中心、云南大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都有相对成体系的技术成果面世,一些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保护。 这些成果涵盖了种质资源、成分分析和提取、植物性状及地理分布描述、农艺、园区管理五个方面,尽管是技术验证实验和观测记录居多,大多属于硕士研究生和助理研究员研究水平,但这种多维度的科研展开,对我们的迷迭香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还是提供了极大帮助。 遗憾的是,尚未见到系统的关于产业化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也还谈不上形成产业技术配套系。但这些成果有助于开阔视野、校正认知、杜绝“反科学”行为泛滥。 ## 【种源】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为迷迭香属(Rosmarinus)的小乔木,别称艾菊、海之露等,为唇形目迷迭香属的常绿芳香类草本植物,起源于中欧与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在中国是“药食同源”的。 目前植物界认定的迷迭香属包含3个野生品种,分别是迷迭香(R.officinalis L.)、尾叶香茶菜(R.eriocalyx Jordan& Fourr.)和绒毛迷迭香(R.tomentosus Huber-Morath&Maire),以及2个杂交种R.×lavandulaceus De Noe和R.×mendizabalii Sagredo ex Rosúa。二个杂交种都有一个共同的亲本R.offcinalis,并分别以R.eRiocalyx和R.tomentosus为另一种亲本杂交而成。 植物志记载我国栽培的迷迭香品种只一个,即R.officinalis L.。下文出现的“迷迭香”仅指这一品种。 迷迭香高可达2米,灌丛多成球形(个别形态变异的品种呈匍匐状甚至呈藤本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迷迭香的栽培品种已演化出50多个“亚种”。这些亚种被业界习惯分为短叶、宽叶、长叶三类(也有“窄叶/匍匐/澳洲/针叶”分法以及“蓝花/白花/匍匐/宽叶”分法)。 近百年来我国有引种记载的是,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处云南昆明)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南方以及西北地区均有分布,云南昆明一直保持持续有小规模种植。 2000年广东省从荷兰引种成功,并跟国内其他省份8个品种做了对比实验,选取了其中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整体而言,国内迷迭香引种工作存在迷迭香种源不清、引种目的性不强、种子萌发率低、引种后生活史研究不全、扩繁植株母株老化等一系列问题。   而最近一两年对外来品种科研试验中发现,美国种源最优,其次为加拿大和英国种源。可以确定的是,这和这几个国家种业商业体系发达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迷迭香原产于北非和欧洲南部,近年来在中国产业化速度极快,但作为产业基础的种苗扩繁工程却远不如美、英、加,更遑论新品种选育啦。 ## 【成分】 迷迭香精油成分是传统衡量迷迭香植株(鲜叶)价值的主要依据。 迷迭香精油主要成分是莰烯(Camphene)和萜烯(Terpenes);莰烯不溶于水,溶于乙醚;萜烯也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莰烯又称樟烯,广泛存在于各种芳香植物和药用植物中,有独特的降低高脂血症的功效,被医学界确认具有抗病毒、降血脂、调理糖代谢等作用。 萜烯是调味剂和香料的常见成分,会增加多巴胺的活性;萜烯易于与脂质或脂肪结合,是脂类理想的抗氧化剂;作为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萜烯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显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萜烯还是抑制神经递质下行的有效成分,对失眠、抑郁有显著疗效。 单萜烯可以穿过细胞膜并影响细胞内的生态平衡;倍半萜烯并不像单萜烯那样小到足以有效地穿过细胞膜,但它们具有独特的形状使它们能够附着在三维蛋白质结构上从而激活蛋白质的活性。 特别说明一下,萜烯和萜类化合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萜烯是碳氢化合物,而萜类化合物已通过物理改性(干燥和固化)或化学改性而变性。 迷迭香精油中常见的萜类化合物,其主要功能大不相同。 桉叶油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用于调理高血糖、抗炎、抗疟疾、抗艾滋病毒以及治疗皮肤病等。 马鞭草烯酮具有抑制惊厥、止痛、以及治疗癫痫等作用。 右旋龙脑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凝血活性(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等。 β-蒎烯和α-蒎烯具有不饱和双键,化学活性高,因而广泛应用于化工原料、药物合成、香料、化妆品等领域。 迷迭香中鼠尾草酚、鼠尾草酸、迷迭香酚、熊果酸、二萜类化合物和其它高活性抗氧化成分,都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在防止油脂氧化、保持肉类风味方面优势显著,是高端食品目前最理想的保鲜剂。 此外,国内许多地区对当地所产出迷迭香进行了经济成分分离提取,也确认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别是重要成分迷迭香酸、鼠尾草酚两种重要的二萜类化合物。 萜烯和萜类化合物的区别在于,萜烯是烯烃,而萜类化合物是含有其他官能团的烯烃。直观一点说,萜类化合物更多存在于迷迭香干叶中,精油中含量并不多。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osa),又称为罗丹酚酸,是从迷迭香干叶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水溶性的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迷迭香酸含量,采收于湖北地区含量为0.216%,山东地区为0.115%,贵州独山县为0.64%,广西西林县为0.57%。 鼠尾草酚(Carnosol),别名鼠尾草苦内脂,也是从迷迭香干叶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酚酸类化合物,溶于乙醚和油脂,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癌等多种功效。 鼠尾草酚含量,湖南永州为0.9%,广东顺德为0.4%,广西南宁地区为0.5%,贵州都匀为1.1%,云南玉溪为0.7%,云南安宁为0.52%。   有研究表明,以不同叶型(短叶、宽叶、长叶)的迷迭香的3个品种(具体品种为R.officinalis‘Severn Sea’/R.officinalis‘Lockwood de Forest’/R.officinalis‘Albus’)采用蒸馏法制备精油,获得精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其相对含量却存在较大差异。 三种叶型迷迭香精油中均存有桉叶油醇、马鞭草烯酮、右旋龙脑、β-蒎烯、莰烯等物质。 其中长叶迷迭香精油中的桉叶油醇、β-蒎烯、莰烯、左旋樟脑、萜品油烯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叶型迷迭香。 短叶迷迭香精油中的马鞭草烯酮、右旋龙脑、α-松油醇、香叶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最高。 宽叶迷迭香精油中的β-蒎烯、β-石竹烯、左旋乙酸冰片酯的相对含量最高。 在相对含量较高的15种化学成分中,短叶迷迭香精油独有乙酸龙脑酯,却无左旋乙酸冰片酯,而宽叶迷迭香精油则无4-萜品醇,以及长叶迷迭香精油中无香叶醇。 ## 【性状】 迷迭香喜欢温暖湿润环境,但过高温度和湿度环境又极易染病;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温度过低时生长缓慢,温度过高植株进入热休眠;冬季-5℃连续5天以上形成冻害,耐极限低温为-11℃。 迷迭香在黄河以南温暖地区每年春秋两次开花,有两个生长高峰,根据种植地点不同呈现不同生长发育规律。 南京地区迷迭香2月下旬萌芽,4月上旬抽梢,下旬开始开花,5月至7月为主生长高峰,8月中旬第二次开花,9月至10月为次生长高峰。 在贵州南部迷迭香3月上旬萌动,下旬抽梢,4至7月为生长高峰,9至10月为第二次生长高峰。   迷迭香实生苗为直根系,根系发达,主根入土层可达20-30cm。扦插苗常有4-6条水平伸展根,多为直根系,横向生长。 李守岭等对青岛地区生长旺盛的迷迭香进行引种扦插繁殖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引种与繁殖的最佳方法,青岛成为我国目前迷迭香分布靠海最北的地区。 邯郸地区是河北省最南端,属暖温带,冬季平均低温度约在-2.5℃(极端低温约达到-20℃),为迷迭香在内陆最北引种栽培提供了成功的极限试验。 海南海口是海南岛最北端,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 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被称之为“天然大温室”,为迷迭香在最南部引种栽培提供了成功的极限试验。 业内目前将迷迭香大田定植满产之前分为四个生长期: (一)出苗期,即第一年7、8月,幼苗生长的前2个月。 (二)生长前期,即第一年9月至次年2月,幼苗生长的3-9月,此时间段迷迭香小苗株高、冠幅生长缓慢,植株几乎不分枝,其株高累计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9%,冠幅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8%。 (三)生长高峰期,即第二年3月至7月,幼苗生长的10-14月,此段时间迷迭香生长最为迅速,株高累计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3.8%,冠幅累计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5.6%,在这个阶段植株也开始进入稳定的分枝生长阶段。 (四)生长后期,即第二年7月至第三年6月,幼苗生长的14-23月,此段时间迷迭香的株高、冠幅呈稳定生长状态并直至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此段时间株高累计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38.2%,冠幅累计生长量占25.4%;生长后期迷迭香分枝数速增长,第三年3月至5月分枝量达到最大。两年后株高、冠幅、和分枝数趋于稳定。 此外,业内还对迷迭香生物性状给出如下描述和成因分析: <分枝抑制>幼苗早期迷迭香有顶端优势,从而明显抑制住了侧芽的萌发和生长。也就是在迷迭香幼苗的早期常表现为高生长明显,枝条生长较快,分枝率低。其特性是以牺牲分枝率为代价换取植株纵向的高速生长,从而迅速达到林冠层,摆脱竞争激烈或胁迫环境。 <球状冠幅>在后期迷迭香冠幅和分枝数都迅速扩展,并呈球形分布。可能是由于迷迭香原产地生长主要限制因素为恶劣环境而不是大田定植这样的竞争。株高和冠幅的快速增长意在尽可能的扩大生存空间,也可以为分枝期的到来积累物质基础。 ## 【农艺】 迷迭香的种植地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性土壤;种植地需光照充足,排水良好。 定植株行距一般为40cm×50cm。缓苗后主干高15cm时摘心促发侧枝。大田种植一般每年中耕2-3次,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迷迭香生长的重要因素,光照不足影响精油及其抗氧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光照过强、温度过高的环境,迷迭香纤维含量较高,质硬,影响品质。地处云贵高原的“彩云之南”(乌蒙山南侧西起大理东至安顺)全年气温和光照呈“马鞍状”,非常适合迷迭香生长。 迷迭香幼苗时期喜湿润环境,随着植株发育根系生长较快,水分需求降低,耐旱能力增强;相反,植株连续浸水极易造成根系腐烂并引发茎腐病(江南地区梅雨季节死苗率最高会超过30%以上)。简而言之,迷迭香耐旱忌涝,要根据土壤墒情及生长季节适时灌溉,严禁漫灌和田间积水。 迷迭香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偏酸或偏碱环境(PH值6.5-7.5)均能良好生长;大田种植要选择疏松、透气性好、排水性好的沙壤土进行种植。 迷迭香在生长期对肥料不敏感,只要在扦插苗或幼苗管理时根据土壤条件施少量复合肥和速效肥即可;每次刈割采收后需追施氮肥。施肥方式可采用株间穴施或行间开沟条施方式。 田间控草是迷迭香圃地管护的最大挑战。迷迭香为亚灌木,幼苗生长缓慢,所以在苗期和刈割后应及时进行机械和人工松土、除草。圃地控草不好,不仅影响迷迭香生长,更大的危害是刈割时混进迷迭香鲜枝条,剔除成本高且很难提高洁净度。 云南大理喜洲迷迭香种植试验中,五月初在大田定植扦插苗,半个月后(五月下旬雨季到来),杂草旺长,需要每半个月除草一次,直至九月迷迭香长至50cm以上时,熟地草开始枯萎,高株杂草遭到抑制,可不必再进行除草。第二年起可以忽略熟地草危害,但高株杂草每年还需清理三到五次(至少刈割前需要清理一次)。 云南安宁螳螂川迷迭香种植试验中,五月初在大田定植扦插苗,一个半个月后(六月下旬雨季才到来),杂草旺长,需要每半个月除草一次,直至十月(相比大理滞后一个月)迷迭香长至70cm以上时,熟地草开始枯萎,高株杂草遭到抑制,可不必再进行除草。第二年起可以忽略熟地草危害,但高株杂草每年还需清理三到四次(至少刈割前需要清理一次)。    贵州黔南州贵州福泉迷迭香种植试验中,四月初在大田定植扦插苗,半个月后雨季才到来杂草旺长,需要每半个月除草一次,直至十月(和大理同期)迷迭香长至70cm以上时,熟地草开始枯萎,高株杂草遭到抑制,可不必再进行除草。第二年起可以忽略熟地草危害,但高株杂草每年还需清理五到六次(至少刈割前需要清理一次),控草难度约相当于昆明安宁的两倍。 采用“土工膜防草布”大田定植迷迭香显示出众多优先,最重要的农艺优势包括: <1>编织构造可确保迷迭香根部不产生积水 <2>在不同的酸碱度的泥土能长久地耐腐蚀 <3>特别添加抗紫外线防晒剂确保寿命超过两年(超过有效郁闭形成时间) <4>阻隔了土壤水分的垂直蒸发(使水分横向迁移) <5>白色反光具有干扰害虫生存的效应 <6>减少采收环节对迷迭香嫩枝条的尘土污染 ## 【园区】 迷迭香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压条、分株、扦插等。 迷迭香的种子一年中可在春秋两季播种,春季播种时间3-6月秋季10-11月,品种间有差异。目前除引进新品种、杂交育种等采用外,生产上均不采用种子育苗。 生产上常采用扦插育苗法扩繁。长江以南地区露地扦插通常在秋冬至早春季节进行(有日光蔬菜棚挡风和防霜冻即可),10-11月最好,扦插后15天左右生根,成活率在90%以上。日光温室可全年扦插繁育,成活率在98%以上。 扦插时期对迷迭香生根有显著影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云南安宁进行过七月、八月、十月扦插对比,确认在8月份扦插生根率最低,生根率仅71.67%。 大田露地育苗作业中,迷迭香生根的最适插穗类型为半木质化插穗,植物生长调节剂选用IBA50mg/L与IBA50mg/L+NAA50mg/L,在河沙中扦插生根效果最佳。 针对扦插苗生根较慢的情况,可用组织培养技术和扦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快速培育出大量的迷迭香组培苗(采穗圃),再取组培苗的嫩梢进行扦插育苗。这一方式的好处是育苗周期短,脱毒效果好,苗木一致性理想,是植物工厂发展新模式。 扦插苗的整个生长变化趋势并不呈“S”型生长,但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节律性。与迷迭香实生苗一致的是,扦插苗也有明显的春秋两季的生长高峰;春季生长高峰期为3-5月,月平均净生长量为6.61cm;秋季生长高峰为9-11月,月平均净生长量为4.04cm;春季生长量明显高于秋季。   扦插苗成活之后冠幅的增长幅度较快且稳定,整个季节节律性不明显;春季的生长高峰大约在2-5月,月平均净生长量为2.98cm;秋季生长高峰在9-12月,月平均净生产量1.92cm;和株高相同,春季生长情况明显高于秋季。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分枝数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在幼苗成长后期即定植的第17个月才转入高速生长期,月平均净增分枝数为38.60个,最高峰时期月净增分枝数为46枝。
智能制造CEO
2024年1月20日 23:12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