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无菌与无菌生产
21.食品的腐败与防腐败方法
22.微生物控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尤为重要
23.微生物的防控
24.商业无菌
25.UHT灭菌与无菌生产工艺
26.无菌生产工艺控制的五点关注
27.乳品无菌试验
包装完整性检查
TBA21灌装岗位3月20日-26日作业标准知晓率验证内容
灌装岗位培训考试
液态乳包装的形态
马口铁
乳粉包装
乳制品直接接触性包装
乳制品包装参考标准
乳粉制品-容器包装可参考的产品标准以及关键性能和检测
利乐发展
UHT GEA
UHT工艺及管理
南华杀菌机-非无菌型
南华UHT超高温杀菌机(无菌式)
南华板式杀菌机组
无菌冷灌装 vs 热灌装
人类保鲜简史
中国吃货的保鲜进化史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人类保鲜简史
# 说到人类祖先,不得不和动物放在一起做比较 远古时代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哪类动物会因为你以后会进化成生物链的最顶端而对你咋地,大家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该抢你的照样抢,该吃你还是吃你,你能咋地。 人类祖先为了占得一点点生存空间拼的头破血流犹如家常便饭 那个时候遇到敌人只能比谁更能吼,想想张飞长坂坡三声怒吼吓退百万曹军,嗓门大还是有好处的。比谁的骨头更硬。没办法,像食肉动物天生利刃,一言不合就要你好看。上天赐给人类祖先也只是体格强壮了些,发型拉风了一些,好看归好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那个年头动物的体形都不比你差,拉风的发型又不能当饭吃,在强大的天敌面前,他们可谓受尽了委屈,白天只能摘摘野果填填肚子,晚上都得蜷缩在石头窝里,任日晒雨淋,任寒风刺骨,大半夜剑齿虎这样的天敌还要给你整点幺蛾子,谁让人家自带红外线技术,晚上看你就像头上挂着个太阳,一清二楚。 即使这样,我们的祖先每天睡觉前还要想一想明天小宝宝的奶水咋办,大家伙的口粮咋办,小编认为他们头发长不长的原因大概就是用脑过度吧。想归想,为了生存,白天还是照样豁出去,就是这样 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光阴 伴随着我们祖先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世又一世 这期间,他们观察自然变化,看我夜观天象,明天树上会长出五个果子,够我们一家人美餐一顿。慢慢熟悉气候变化规律,归纳出秋收冬藏的饿不倒大法,并将这个大法刻进每一个后代的基因血脉之中,传承延续。 这个时代的食物保鲜,仅仅是祖先们把一些容易保存的坚果类食物采摘并==收集到洞穴==中供冬天食用。 虽然我们祖先整体看着有点粗旷,但是他们回眸一笑,样子还是很艺术范。环境虽然恶劣,他们尽量在苦中作乐,一家人会开开玩笑,“你的屁股怎么是红的,哈哈哈”,互相抓抓虱子,吹个口哨啥的,不至于把日子过的太无聊。 一天晚上,明月当空,漫山遍野,银光素裹,分外妖娆,祖先们正安坐在洞中思考人生,突然不远处传来狼群的嚎叫,全家一下子陷入惴惴不安的氛围之中,他们知道一场硬仗要来了,这是一场生死之战,绝不能失败。成年雄性祖先攥了攥砂锅大的拳头,面露坚毅的神色,一边安抚家人,一边使劲地咬了咬牙,誓要保护好一家老小。 半个时辰之后,人狼大战发生了,战况异常激烈,双方各有伤亡,因画面太过残忍,声音太过刺耳,小编就一笔带过,直接说结果吧,战斗持续近2个时辰,狼群死3伤2,人方死1伤1,人方胜利。狼方惨败逃跑。人方更是斩获史诗级技能==工具的使用== 因为狼方一员攻击人方小宝宝的时候,人方一母亲出于潜意识的护子生理反应,情急之下抓起地上一块大石头,把这头狼给干掉了。在战后工作回忆录中详细的记载下来这位英雄母亲的伟大成就。 工具的使用,拉开了人类食物种类大发展的序幕,什么石斧、石刀、石棒、石矛等,一一进入人类的历史,有了它们,我们的祖先再也不用担心能不能活命的问题了,倒是天敌们开始担心地告诉同伴们这种食物有毒,尽量远离。远离并没有卵用,谁让你们之前欺负我们,他们开始围猎这些巨型猛兽,围猎之后扛回家一起享用,它们的毛皮骨头作成战利品祭祀先祖,肉类则作为食物供族群食用。肉类腐烂比较快,在冬天还好一点,夏天一天不吃就会腐烂,只能眼睁睁看着肉类腐烂从而扔掉。 人类出门狩猎,发现==把肉放在流动的河水中==可以延长保鲜时间,虽然存放时间长一点,总不能天天有人看着吧,一晚上没注意,第二天发现肉没了,被其他动物偷走了,那些动物的嗅觉可是相当灵敏,早就闻到了血的味道,就等你往河里放了,更惨一点就是第二天看肉的人没了,单枪匹马还想搞猛兽,真是想多了。 人类出门狩猎过程中,更是学会了另一项史诗级技能==火的使用== 他们在山火或燃烧后的森林中发现烤熟的肉又香又嫩,而且可以更长时间的存放。在没工具之前,人类不可能伸手去玩火,结果火还在,手给玩没了就不好了,更糟糕的是火还在,人给玩没了这就得不偿失了。有了工具,他们搞到火种,肉类的保鲜也算正式开始。 火种不好携带,祖先们创造出生火的方法,至此他们开始离开洞穴环境,探索更大的未知世界,并着手建造更加美好的家园。火的使用又催生了冶炼技术, 工具种类也开始突飞猛进,一发不可收拾,什么青铜器、铁器等更硬核的工具也纷沓而来,世界从此进入人类时代。他们上得了天山,下得了深海,饿死的概率基本很少了。这里吃的不好就迁徙,所到之处有一批人类选择定居下来传宗接代,一批人类继续向往诗和远方,慢慢他们的足迹遍布蓝色星球的大部分地区,人类文明也更加繁荣灿烂。 之后人类开始==驯化野兽,发展农业、渔业==,构建更丰富的社区文化。 什么样的地方适合什么样的文化,比如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给我们选择的这块地,前有广阔的太平洋,后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大山脉,正是古人说的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这块地比较适合发展农业,所以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也是农耕文明为主。其他民族的祖先有的选择游牧、有的选择渔猎、还有商业等。 不同族群的食物保鲜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古代保鲜方法无外乎这几种: # 1.干燥法 就是把蔬果生鲜肉类等食物内部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抑制其体内微生物的繁殖与成长,最终保持食物不变质,从而达到保鲜作用。干燥法常见的有风干、晒干、哄干等。 # 2.腌制法 主要是用盐或盐水腌渍食品,使盐分渗入其中,造成渗透压较高的环境,脱去部分水分,以抑制微生物繁殖而达到保鲜目的,一些地方使用糖、酱油替代盐而腌制。盐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物品,古代食物比较短缺,生存才是第一要素,哪个种族控制了盐产地,就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从而最终获胜。我们的祖先黄帝和炎帝之间就发生过大型战争------阪泉(今山西运城南部)之战,主要目的是争夺盐产地,运城自古因盐运而得名,更有运城盐池,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 # 3.窖藏法 古代人们在家里挖一口深井,地下温度一般会维持在较低温度,而且比较稳定,把冬天所食的蔬菜和出现的反季节菜品放置其中来延长食物保鲜。但是长时间密封容易造成缺氧,造成安全隐患。对于达官贵族来说,他们会在地下建一个冰窖,派专人看管。  这就是世界最早的冰箱我们称为冰鉴 我们的祖先使用把青铜打造成内外两层的器物,外层用来放冰块,内层用来放食物。这就是世界最早的冰箱,我们称为冰鉴。 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油封法、土埋法等。 农业社会的发展保障了人类基本的食物需求,充足的食物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交流和学习,大脑结构也随之改变,人类脑容量变大了,也越来越聪明了,一些能用嘴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动手了。人类的双手也就开始慢慢解放,听小编为你道来。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 17世纪60年代英国的货物畅销全球、供不应求,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招募了很多工人,连小朋友都不放过,可人手还是不够,每天24小时轮班倒产能也上不去,于是有一些工人就开动脑筋改进生产技术,其中一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木工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个机器的出现也被教科书上称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珍妮纺纱机 但是这个珍妮机还是个手动的货,手不动就是个摆设,手动了生产力就暴涨,反差咋就这么大!不管怎么说,这虽是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个人的一小步,确是人类的一大步,之后水力、蒸汽、电力等动力陆续进入人类历史舞台。 《天工开物》部分 其实在16世纪后期,也就是明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据天书《天工开物》记载,当时的人使用各种工具的能力不比18世纪后期的英国人差。这本天书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到18世纪20年代传播到欧美国家,直接让他们的农业技能提高数个量级。可就是这本天书,在当时的国内也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民国初才当回事。 呃,扯远了,言归正传。前面说的珍妮机算是一台真正的机器,但它还不至于引爆工业革命,直到18世纪末蒸汽机的出现人类才算正式迈入工业化时代,往锅炉里扔点煤啊、碳啊,机器就轰隆隆的启动,一年365天满负荷运转,没毛病。 手算是解放了,再加上当时玻璃技术的提升,生产什么瓶瓶罐罐一下就一窝,这便为罐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罐头的发明 拿破仑大帝 18世纪末,法国的拿破仑大帝四处打仗,打仗不光烧钱还烧口粮,战线一拉长食物就没法保存,开始腐烂变质,士兵都得饿肚子,任你体力再强,饿两天都变成蔫葱,士兵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可让大帝伤透了脑筋,只得大告天下,谁能让食物长期保存,重赏12000法郎,这些奖金在当时买几套房是绰绰有余。 重赏之下必有猛夫,各路豪杰纷纷施展拳脚,想要一举拿下奖金。到1810年开奖时,奖花独对糖果糕点师傅尼古拉·阿佩尔青睐有加,在经过10几年的研究后,阿佩尔发明出罐头,他主要是把食物装在厚的广口玻璃瓶中,外面裹上帆布后,再扔到沸水中烹煮灭菌后保存,大大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最终“阿氏牌”罐头荣获大奖。 随着包装材料工艺的升级,20世纪铝制罐头在美国出现,午餐肉、水果罐头到现在还是欧美很多家庭的常备品。 其实罐装食品保鲜的方法早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在使用了,农书《齐民要术》中有记载:将肉类加了盐和麦面拌匀,用泥巴封在瓦罐中保存,其实和现在的罐头在原理上有共通之处。 # 人工冷源的进步电力冰箱的问世 古人开采冰块 在发明人工冷源之前,人类主要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冬天从结冰的江河湖泊中把冰挖出来,再搬运到冰窖中存储,成本巨大,效率极低,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财力使用。 人工制冰 中国古人也有一些人工冷源的探索,比如:唐朝人发现硝酸钙在溶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用硝酸钙制冰,但是硝酸钙是啥样的,绝大部分古人都分不清楚,很难推广。 《淮南万毕术》主要是谈论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人为的和自然的变化。 还有热水造冰,啥?是不是异想天开,热水也能造冰?小编一脸懵逼。早在2000年前西汉时期著成的《淮南万毕术》当中,就提到了热水造冰,书中这样写道:“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意思是将沸水放到陶器中,并用丝织的物品将其密封,随后放置在深井中,三天之后就会结冰。 直到19世纪初,各种人工冷源的出现才让食物保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834年出现以乙醚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冷冻机,1860年出现以氨为制冷剂、以水为吸收剂的吸收式冷冻机,1872年发明出以氨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冷冻机,1873年出现以氟为制冷剂的冷冻机。 这一时期的机器主要采用蒸汽作为动力,而且制冷剂大多数不安全。到19世纪末随着电力的成熟,再加上氟利昂的发现才让电力冰箱问世。 人类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于1923年发明。随之而来的冷库也出现。 现在研究发现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于是为了寻找更新、更好制冷剂,人类又踏上了新征途。 # 化学保鲜安全性不容忽视 食品添加剂 20世纪初,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发明出各种化学品保鲜方法。 所谓化学品保鲜就是在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推迟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食品抗氧化剂、食品保鲜剂等等新的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化学品保鲜虽然可以延长食物保鲜周期,但是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登上热搜榜,比如古人用于防止尸体腐烂的福尔马林,一些不良商家用它来浸泡肉,这种肉你敢吃吗? # 气调保鲜技术 20世纪20年代,气调保鲜技术问世。人为控制气调保鲜库中各种气体成分比例,通过抑制储藏物细胞的呼吸量来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使之处于近休眠状态从而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食物的质地、色泽、口感、营养等基本不变,进而达到长期保鲜的效果。 ## 真空包装 真空保鲜技术也属于气调的一种,原理主要是基于降低含氧量,使气体成分保在所希望的状况,减慢食品变质速率的保藏方法。真空包装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常见。 # 食品辐照保藏 食品辐照示意图 20世纪40年代,食品辐照保藏出现,利用γ射线或高能电子束辐照食品以达到抑制生长、防止发芽、杀虫、杀菌,便于长期保藏的目的。 还有其他一些保鲜方法,如在水果表面上打蜡可以延长保鲜; 使用冰袋辅助、冷链运输; 使用保鲜袋、保鲜盒等产品进行保鲜。 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不仅能吃到本地的美食,还能吃到其他地方乃至全球的美味。 总之,食物保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随着对保鲜原理更深入研究,科技工作者开始从种植饲养、生长过程、采前管理、采后保鲜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参与,为建立更完整、更高效的保鲜方式而努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这个问题,而是向着吃的更好这样的高质量需求迈进。
智能制造CEO
2024年9月7日 13:18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