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生态修复之十五种防沙治沙植物
无人区
东北衰落的原因
西北地区6大城市
甘肃省、宁夏2022年各区县GDP排行
灵武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地图看中国十大平原:东北平原相当于 20 个北京
平原面积占比排名前六大的省级区域是哪些?其GDP水平怎么样
全国各省平原面积一览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对策分析
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及特征
全国共有605所一本高校
喜马拉雅山的人造洞穴,是否是史前大洪水的证据
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虚指的并不是现在大家理解中的昆仑山脉
女娲是在哪儿造人补天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女娲补天,史前大洪水的真正秘密
生命起源
蒙古
2023各省GDP
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深入探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公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
西部地区数字基建
2022年我国内地31省市GDP、人口数和面积总览
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日程
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均GDP排行
2022年中国333座城市(含港澳台)GDP排名
2022全国县域200强
禹州
道法术器势
仓颉造字
天文星象历法
地球科学数据库
古文字
中华文明探源星象历法
广百宋斋乔晓阳
大禹在河南建都,为何却在甘肃积石山治水
南佐仰韶文化遗址的黄帝猜想
黄河 甘肃
黄委会 黄河历史
长江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12条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
大河孕育夏文明
中华民族文明溯源
全历史
人类历史
华夏
2023年全球各国人口最新排名
俄罗斯,明明3/4位于亚洲,为何却是一个“纯粹”的欧洲国家
长江流域地图
地址年代表
地球进入全新地质时代——人类世
显生宙参照表
世界人口2050
地图
地理书籍
货币与金融学
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序言
世界近代史
明清错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中美两国
天文气候带
热带无强国、发达国家都在温带中的地理问题
世界地理
北欧国家为什么都这么发达?他们凭什么富裕?
俄罗斯
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中国从哪里来
东欧与西欧
德国史 哈布斯堡家族纵横欧洲645年之久,历任9大国家的君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的前世今生
印度历史
伊朗高原
巴基斯坦的历史和现状
中南半岛七个国家
巴基斯坦有什么能力与印度对抗
巴基斯坦遍布山地,气候干旱,如何养活2.4亿人
2023年日本GDP总量被德国超越,从而跌出了世界前三的位置
世界经济大国
珠三角VS长三角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的法与政体观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具体体现
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美国启蒙运动与美国革命(1764-1815)
5分钟看完美国史
中国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墨家非儒,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启蒙运动
墨家为什么会消失在历史之中
墨家为何突然绝迹?差点让中国领先世界2000年
中国最强的10个都市圈
印度土地农业优势
印度国土的天花板:质量总体优秀,但也有5大硬伤
美元体系之外
隐秘的“金融战场”:除了SWIFT大招,欧美还要“废掉”俄庞大外储
美欧制裁俄罗斯,金融“核武器”:SWIFT到底是什么?
美国全球霸权背后的秘密武器:全球化与长臂管辖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滥施五大霸权危害世界
揭露美国五大霸权,认清真实嘴脸系列之四《蛊惑人心的文化霸权》
金庸武侠的五绝秩序
《权利斗争论》读书笔记
权利斗争
马基雅维利: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斗争,与道德毫无关系
《天道》
温铁军农业问题观点汇总
石油vs电力
世界一流电力企业评价与对标分析
普鲁士700年:欧洲近现代的地缘政治和领土之争
德意志为什么叫神圣罗马帝国
1848—1918:欧洲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
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十大帝国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三部曲”
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
王子朝奔楚之路新发现
春秋战国年表
苏锡常、杭绍甬、厦漳泉,三城市群人口、面积、GDP、热力图对比
江苏城市规模
江苏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13市消费实力
万亿消费的城市
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
开辟新航路并非因为奥斯曼阻断东西方贸易
世界强国
各省外贸依存度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均衡发展研究
大湾区的发展上限为何不如长三角
当代历史
苏联的 1941 年的失败和 1991 年的解体
杰弗里·萨克斯:美国政治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1980年预言苏联10年后灭亡的专家,09年又预言:美国在2025年崩溃
帝国衰败分4步,美国现在到哪一步了
通过西方三大宗教的历史渊源,读懂当今世界局势
世界各国粮食安全
一图看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3者的联
夏商周春秋战国
三皇五帝时代
犹太财阀
揭秘共济会:世界上最神秘的兄弟会
元明
宋元明
历史年代表
上古历史朝代表
真武大帝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印度土地农业优势
中国到印度之间存在多条海运航线,主要的航线包括以下几个港口: 上海/宁波 - 孟买/卡拉奇航线:这是连接中国上海或宁波与印度孟买或巴基斯坦卡拉奇之间的主要航线。这条航线由多家航运公司经营,运输各类货物,包括集装箱、原材料和成品等。 天津/大连 - 科钦/加尔各答航线:这是连接中国天津或大连与印度科钦或加尔各答之间的航线。这条航线也是重要的贸易航线之一,运输各种货物,包括钢材、煤炭、化工品等。 广州/深圳 - 孟买/钦奈航线:这是连接中国广州或深圳与印度孟买或钦奈之间的航线。这条航线通常用于运输货物,特别是电子产品和消费品。 广州到海得拉巴 – 5 天 广州或深圳至孟买 – 7 天 走海运,由广州黄埔港到印度那瓦西瓦大致是12-13天左右。 海运费用需要根据实际货物情况而定,LCL大致的组成有以下(仅参考): 1、海运费 2、文件费 3、安全保险费 4、封条费 5、码头费 6、打单费 7、其他附加费用 南亚次大陆真是天选的农业地!地形图上显示的土地太平坦了 ,看着非常舒服。特别是南亚恒河平原和我国青藏高原的对比,更显得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俄罗斯地图艺术家Anton Balazh 制作的3D地形图——的南亚部分 我们曾分析过,印度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并不好, 核心平原大河泥沙淤积、不通航运,出海口在别国手里; 南部高原两侧有海岸山阻隔,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对外交通 但印度绝对是天选的农田: 1.耕地比例极高,废地很少。印度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⅓,但耕地面积反而比中国多,达150万Km²以上,为亚洲之最,中国据2017地理普查,耕地面积约139万Km²,印度耕地面积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2.印度地形非常平坦。恒河平原自不必说,德干高原也很平坦,不像中国有很多坡地、梯田那种难耕种、零碎的类型;  3.印度的耕地中,水田多,网上数据说印度的水田比我国多⅓; 4.印度热量比中国充足,属于热带但不算特别低纬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降水多,适宜植物生长,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如果保障供水,水稻一年三熟,我国只有海南岛等区域能做到。 当然印度的农业条件和我国比也有不利方面, 热带季风气候干热两季比较极端,旱季长;土地太平对修建水利工程不友好。 但总体看还是非常优越的。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印度说实话农业规模很大,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6.9亿吨,排名世界第一, 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3.2亿吨,排名世界第三。 蔬菜、水果等等印度产量也都仅次于中国。 这块土地如果由中国人来耕种,能养活多少人口呢?  ▲世界人口密度可视化地图 密密麻麻突出高柱的东亚和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潮湿或干燥的恶劣环境,人口密度也比欧美高。印度是其中最高的,南亚人口密度为世界之最,澳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首先,中国会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农耕民族,对兴修水利的重视,刻在几千年的基因里,做出贡献的人都名垂青史了,例如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的都江堰,治理黄河的很多名臣。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1976年,我国在缺乏机械的时代,人背马驮,组织了成千上万民夫大会战,一共修筑了大型水库308座,中型水库2127座,小型水库83200座,总计为85637座。  据网上资料,印度全国年均降水量1140毫米,中国只有630毫米,但有赖于国土面积大,中国淡水资源比印度多一些,印度以占我国三分之一的面积,有大约占我国三分之二的水资源。然而,印度干旱比我国严重,我国目前水库超过10万座,印度只有几千座,这是几十倍的关系。  ▲马哈拉施特拉邦干涸的维纳湖(图源:美国国家气象频道) # 其次,中国会大力发展化肥、农药、农机、种业等与农业相关的基础工业和科技。 助力农业提高单位产量,我国还涌现出了袁隆平等彪炳史册的农业科学家。 据网上资料,印度在土地面积比中国大、热带气候肥力容易流失的情况下,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只有中国的70%左右。同时,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化肥进口来源国。 印度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国内的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人工方式为主,这么平坦的土地实际上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而且印度土地私有,据网上资料有31%的家庭没有耕地,20%的家庭拥有78%的土地,==土地集中更加适合机械化==。  ▲热带季风气候旱季特别长,雨季降水太多,是世界上干湿两季最极端的气候类型,只有中国这样有几千年治水经验的民族,凭借基建狂魔加持,才能根治。 如果由中国人来种植,通过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数量和覆盖率,提升雨季排涝和旱季灌溉效率;增加化肥、农药,大幅提升机械化耕作水平,改良品种,充分发挥热量充足的优势,大量发展三季水稻种植。多措并举,参考我国南方已经大量城市化,粮食产量很低,主要粮食产区为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年产粮食都达到6.9亿吨,印度至少一年两熟,部分一年三熟,按照中国的方式,年产粮食极限情况达到12亿吨以上估计都可能。 能养活多少人口呢?要看养活的标准:如果按中国的标准,每年还要净进口(进口-出口)1亿多吨,也就是一年吃掉的、养殖、工业等合计要消耗粮食8亿吨左右,印度的土地交给我们来种,按中国这样消耗能养活大约20亿多人口。 如果是印度人的标准(一年3.2亿吨,还能出口2000万吨大米),也就是一年消耗3亿吨,这块土地假如按中国的方式来种,能养活接近50亿印度人口。
智能制造CEO
2024年3月30日 13:04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