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生态修复之十五种防沙治沙植物
无人区
东北衰落的原因
西北地区6大城市
甘肃省、宁夏2022年各区县GDP排行
灵武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地图看中国十大平原:东北平原相当于 20 个北京
平原面积占比排名前六大的省级区域是哪些?其GDP水平怎么样
全国各省平原面积一览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对策分析
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及特征
全国共有605所一本高校
喜马拉雅山的人造洞穴,是否是史前大洪水的证据
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虚指的并不是现在大家理解中的昆仑山脉
女娲是在哪儿造人补天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女娲补天,史前大洪水的真正秘密
生命起源
蒙古
2023各省GDP
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深入探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公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
西部地区数字基建
2022年我国内地31省市GDP、人口数和面积总览
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日程
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均GDP排行
2022年中国333座城市(含港澳台)GDP排名
2022全国县域200强
禹州
道法术器势
仓颉造字
天文星象历法
地球科学数据库
古文字
中华文明探源星象历法
广百宋斋乔晓阳
大禹在河南建都,为何却在甘肃积石山治水
南佐仰韶文化遗址的黄帝猜想
黄河 甘肃
黄委会 黄河历史
长江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12条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
大河孕育夏文明
中华民族文明溯源
全历史
人类历史
华夏
2023年全球各国人口最新排名
俄罗斯,明明3/4位于亚洲,为何却是一个“纯粹”的欧洲国家
长江流域地图
地址年代表
地球进入全新地质时代——人类世
显生宙参照表
世界人口2050
地图
地理书籍
货币与金融学
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序言
世界近代史
明清错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中美两国
天文气候带
热带无强国、发达国家都在温带中的地理问题
世界地理
北欧国家为什么都这么发达?他们凭什么富裕?
俄罗斯
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中国从哪里来
东欧与西欧
德国史 哈布斯堡家族纵横欧洲645年之久,历任9大国家的君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的前世今生
印度历史
伊朗高原
巴基斯坦的历史和现状
中南半岛七个国家
巴基斯坦有什么能力与印度对抗
巴基斯坦遍布山地,气候干旱,如何养活2.4亿人
2023年日本GDP总量被德国超越,从而跌出了世界前三的位置
世界经济大国
珠三角VS长三角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的法与政体观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具体体现
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美国启蒙运动与美国革命(1764-1815)
5分钟看完美国史
中国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墨家非儒,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启蒙运动
墨家为什么会消失在历史之中
墨家为何突然绝迹?差点让中国领先世界2000年
中国最强的10个都市圈
印度土地农业优势
印度国土的天花板:质量总体优秀,但也有5大硬伤
美元体系之外
隐秘的“金融战场”:除了SWIFT大招,欧美还要“废掉”俄庞大外储
美欧制裁俄罗斯,金融“核武器”:SWIFT到底是什么?
美国全球霸权背后的秘密武器:全球化与长臂管辖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滥施五大霸权危害世界
揭露美国五大霸权,认清真实嘴脸系列之四《蛊惑人心的文化霸权》
金庸武侠的五绝秩序
《权利斗争论》读书笔记
权利斗争
马基雅维利: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斗争,与道德毫无关系
《天道》
温铁军农业问题观点汇总
石油vs电力
世界一流电力企业评价与对标分析
普鲁士700年:欧洲近现代的地缘政治和领土之争
德意志为什么叫神圣罗马帝国
1848—1918:欧洲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
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十大帝国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三部曲”
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
王子朝奔楚之路新发现
春秋战国年表
苏锡常、杭绍甬、厦漳泉,三城市群人口、面积、GDP、热力图对比
江苏城市规模
江苏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13市消费实力
万亿消费的城市
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
开辟新航路并非因为奥斯曼阻断东西方贸易
世界强国
各省外贸依存度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均衡发展研究
大湾区的发展上限为何不如长三角
当代历史
苏联的 1941 年的失败和 1991 年的解体
杰弗里·萨克斯:美国政治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1980年预言苏联10年后灭亡的专家,09年又预言:美国在2025年崩溃
帝国衰败分4步,美国现在到哪一步了
通过西方三大宗教的历史渊源,读懂当今世界局势
世界各国粮食安全
一图看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3者的联
夏商周春秋战国
三皇五帝时代
犹太财阀
揭秘共济会:世界上最神秘的兄弟会
元明
宋元明
历史年代表
上古历史朝代表
真武大帝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普鲁士700年:欧洲近现代的地缘政治和领土之争
普鲁士的700年历史变迁,从中看看欧洲近现代的地缘政治和领土之争。 先明确一个概念,古代普鲁士原住民不是德意志人,他们也不说德语而是说普鲁士语。 普鲁士这块地方也并不属于德意志,只是因为161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通过政治联姻合并了普鲁士公国,创造了一个所谓勃兰登堡-普鲁士。 而勃兰登堡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所以普鲁士也因此与德意志帝国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这时的普鲁士还属于是共主邦联,直到1660年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Vertrag von Oliva )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 而1701年神圣罗马帝国又将普鲁士从公国升格为王国,普鲁士才能正式算是 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的普鲁士,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所谓西普鲁士,就是今天的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以但泽为中心的这片地区。而东普鲁士的北部,今天分别属于立陶宛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南部则属于波兰。加里宁格勒就是以前的哥尼斯堡,曾经是东普鲁士的首府,在历史上也被认为是容克贵族的发源地。 1226年,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波兰东北部的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请求骑士团帮助他保卫边境,并征讨普鲁士地区的原住民,所以条顿骑士团来到了普鲁士。 1234年,条顿骑士团控制了普鲁士全境,罗马教皇将普鲁士租借给条顿骑士团统治,而条顿骑士团的成员主要是德意志贵族,所以普鲁士由此开始了德意志化。 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 1410年,骑士团在格林瓦尔德战役中,被波兰、立陶宛联军击败。1466年在十三年战争中,条顿骑士团再次战败。两次战败,使骑士团被迫割让了但泽和西普鲁士,只剩下东普鲁士仍由骑士团统治,但也必须臣服于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 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 1512年,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的儿子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Preußen)当选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在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支持下,1525年,阿尔布雷希特改宗新教,切断了骑士团与罗马教廷的联系,宣布解散骑士团,把普鲁士从教皇名下的骑士团领地,变成由阿尔布雷希特家族统治的世袭公国,宣誓效忠波兰国王。这就是所谓的普鲁士公国。也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个新教国家。而阿尔布雷希特·冯·普鲁士,就是霍亨索伦家族的第一位普鲁士公爵。 1618年,阿尔布雷希特的儿子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王位由腓特烈的长女婿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John Sigismund)。而西吉斯蒙德是勃兰登堡选帝侯,所以由此普鲁士公国就变成了所谓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约翰·西吉斯蒙德 1660年瑞典波兰战争中,波兰战败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在普鲁士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爆发。神圣罗马帝国为了换取普鲁士的支持,将普鲁士公国升格为普鲁士王国,腓特烈一世被称为普鲁士国王。由此,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就变成了普鲁士王国。 简单截说, 1740年到1760年的西里西亚战争,新生的普鲁士王国,在持续了大约20年的战争中,与大半个欧洲为敌,最终各有得失,算是打了个平手,普鲁士因此一跃成为欧洲任何人都不能小觑的强国。 紧接着,18世纪末,普鲁士参与,甚至也可以说主导了三次瓜分波兰。到1795年,波兰王国不复存在,波大片位于东普鲁士南方的领土,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普鲁士在这些新的领土上,建立了新西里西亚、南普鲁士和新东普鲁士三个省份。 但是==1806年,普鲁士在耶拿会战被拿破仑击败,神圣罗马帝国解体,拿破仑重建华沙公国。==普鲁士因此又丧失了几乎一半的领土。 耶拿会战 然而1815年,英国、荷兰、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Battle of Waterloo)又打败了拿破仑,普鲁士因为抗法有功,战后得到了领土补偿,这时的新的普鲁士领土,已有了10个省份。 滑铁卢会战 1806年,拿破仑在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德意志的各诸侯国,组织成立了一个「莱茵邦联」,之后莱茵邦联解散,又新成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个邦联的成员国,由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三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三十九个邦国,永久主席国是德意志第一强国——奥地利帝国,永久副主席国,就是德意志第二强国普鲁士王国。 也就是说从1234年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开始,普鲁士先是罗马教皇名下的骑士团封地后变成波兰的附庸,再变成勃兰登堡选帝侯,与波兰国王的共主统治,再变成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国经过了500多年。到19世纪初,普鲁士终于成长为德意志邦联中的第二强国。但这个德意志邦联,只是一个极其松散的名义的联盟,联盟中的各个邦国,完全是独立自主各行其是。所以1834年普鲁士发起38个德意志邦国的「关税同盟」,将永久主席国奥地利排除在外,同时推动所谓“小德意志统一方案”,就是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德国统一。 1848年和1864年,普鲁士两次挑起与丹麦的战争(Danish-Prussian War),丹麦被击败被迫割让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省。1866年普鲁士又向奥地利宣战,成功的将普鲁士与莱因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等地连成一片。普鲁士的领土扩张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区域,拥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北德地区,而且所有领土皆非飞地。 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战是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年北德意志邦联,继普奥战争后,再次被动员起来并击败了法国。德国统一的最后障碍被清除。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意志南方诸邦国也正式加入统一的德国,现代意义上统一的德国正式出现。 应该说在政治地理学上,并没有所谓德意志地区这么个说法。因为在欧洲中部的这一地区,有王国,大公国,公国,侯国,还有自治的汉萨自由市,德意志人在其中居住,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君主统治,行政机制齐全彼此之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他们之间至多只是存在一种希望所有德意志民族,能够统一在一起的民族意识。 但是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德意志人的民族愿景,被普鲁士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只用了大约6年的时间,而且是连续战胜法国奥地利,这些欧洲列强就真的实现了。所以虽然不能说普鲁士就是德国但是当时的普鲁士,占了德意志帝国总人口的大约三分之二,领土的大约五分之三,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任何一个邦国,至少可以说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为首的或者说普鲁士代表了德意志帝国。而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可以说是欧洲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普鲁士也成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这个横空出世的德意志帝国,只维持了47年,就悄然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场了。1918年巴伐利亚和柏林相继发生革命,要求德皇退位。11月9日德皇退位,交出权力后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以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一战结束。 根据《魏玛宪法》,战后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面积大致是原普鲁士王国的四分之三左右。因为《凡尔赛条约》,将原普鲁士王国的西普鲁士省、波森省和上西里西亚省的一部分割让给了波兰,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割让给了立陶宛,莱茵兰的南部地区归了法国,石勒苏益格北部归了丹麦。 1933年纳粹党上台执政,废除了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但地方建制和行政单位,仍旧被保留了。 《魏玛宪法》 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应该说还是普鲁士问题。简单说,一战以后英法希望波兰可以在东线来制衡德国,所以德国在1919年,根据《凡尔赛条约》被迫割让给波兰一块狭长领土,就是所谓的波兰走廊。波兰走廊把德国领土一分为二。东普鲁士被与德国其他领土,分开成了一块飞地,因此东普鲁士的经济发展被严重阻碍。同时地处波兰走廊的但泽市,虽然名义上是国际监督之下的地方自治,但因为被波兰领土所包围处处受限。但泽市居民的95%以上是德国人,所以但泽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强烈要求返回德国。所以德国在1939年1月,向波兰提出了归还但泽市,以及要在波兰走廊修建连接东普鲁士的跨境公路的要求。波兰拒不接受,认为这是德国对波兰的领土要求。法国支持波兰,英国支持法国,苏联拉英法对付德国,德国拉苏联瓜分波兰。最后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走在了一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周以后德军入侵波兰,二天以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凡尔赛条约》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就一致认定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是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以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所以必须予以消灭。 波茨坦会议 所以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1947年2月25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颁布法案,普鲁士被正式宣布取消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的德意志族居民被全部驱逐。普鲁士从此退出欧洲政治舞台进入历史。 普鲁士在欧洲历史上,本属于远离欧洲繁荣中心的偏僻落后的荒蛮之地,加之连年的战争和瘟疫,直到18世纪初,普鲁士从公国升格为王国时仍旧非常穷困弱小,加之周边列强环伺危机四伏,生存环境极其险恶恶。像波兰这种曾经要比普鲁士强大的国家都被三次瓜分亡国,所以咱们最后再说说,一个贫穷弱小的普鲁士究竟是靠什么,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小邦国,成长为欧洲的一流强国,并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简单说普鲁士的两大强国法宝:一是靠军事立国,二是靠教育发展 因为普鲁士的统治阶层基本都是来自条顿骑士和他们的后代,所以普鲁士继承了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普鲁士日后不仅用军事强权实现了德国的统一也成了德国军国主义的策源地和大本营。而普鲁士的军事贵族们也成了德国军队的中坚力量。从俾斯麦到兴登堡( Bismarck/ Hindenburg)从伦德施塔特到曼施坦因 (Rundstedt/ Manstein),这些人都是出身普鲁士的容克(Junker)。 腓特烈·威廉一世为了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大大加重赋税筹措军费,把普鲁士军队从不到4万人扩充到8万多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大约百分之四。由此成为欧洲第三军事强国。他儿子腓特烈二世即位后更是变本加厉,把普鲁士军队扩军到16万人,将普鲁士变成欧洲军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相比较同时期的经济要比普鲁士富裕的萨克森,也只有3.6万的军队。 1733年,普鲁士又推行分区征兵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至少一半的兵源,另一半由外国雇佣军解决。米拉波伯爵曾经说过:(奥诺雷·加布里埃尔·里克蒂,米拉波伯爵)(Honoré Gabriel Riqueti, comte de Mirabeau,1749--1791)“其它国家都是拥有军队的国家,但普鲁士是个拥有国家的军队。 米拉波伯爵 当然扩军备战的基础,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维持庞大的军队。而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就来自教育的发展。 1717年,普鲁士王国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义务教育的国家。义务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公平和免费。就是所有人都必须强制接受教育,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教育,所有的教育都免费由国家负担。应该说义务教育的推行,为普鲁士高素质的军队,高质量的技术劳动力和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普鲁士的崛起与普鲁士以国家权力干预教育的开始几乎是同步的。 普鲁士义务教育 一百多年以后,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学习了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制所以日本只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在日本消除了文盲。即使在偏远的农村,男童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5%以上,女童也超过了90%。中国的洋务运动,还要略早于日本的明治维新,但是中国一直到1949年,全国文盲率仍就超过了80%,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在农村地区经常是一个村都找不出一个认字的人,这事实上也成了国家发展的严重制约。 1809年威廉·冯·洪堡出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1767-1835)又开始全面改革普鲁士的教育制度,更成为了德国后来二百年的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基石。1810年冯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不仅影响了全世界十九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直到今天都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典范。 威廉·冯·洪堡 威廉·冯·洪堡的高等教育理念,简单说就是「大学的科研与教学合一」。就是今天所说的「研究型大学」。这是目前全世界大学的发展方向。 在柏林大学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为主,并不重视科学研究。科学家也并不是一个职业,科学研究也都是没有组织,没有整体规划,是完全个人化的行为。而从柏林大学开始,普鲁士开始由国家提供支持,由大学组织安排,提供保障,统一规划。使科学研究专业化,组织化和科学家职业化。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吸引了人才。所以短时间内产生了一大批所谓科研成果。你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诺贝尔获奖者名单,就会发现一个规律。一是他们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获奖者,基本都是在德国或曾经在德国的人。二是他们获奖时间,大都集中在20世纪初的那几十年。这其实就是因为德国在19世纪的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的结果。这和二战以后获奖者大都来自美国的原因,是差不多的。美国人也学习了普鲁士大学办科研的策略。而当时的德国也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吸引了全欧洲的人才。不管他们来自哪里,祖上生活在哪里,他们其实当时都是在德国的人。也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比如社会学,心理学这些学科,也都是大约在这一时期发端于德国的。 应该说,普鲁士的教育改革,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军国主义的扩张提供了基础。 普鲁士用了170年的时间,在艰难困苦之中崛起,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但是仅仅过了40多年,因为一战就把国家送进了深渊。战后的德意志在屈辱与贫困中,再次站起。但是20年后,希特勒又将德意志推进了火坑。普鲁士因为军国主义而崛起,也因为军国主义而灭亡。正如司马法所言“好战必亡”。
智能制造CEO
2024年5月11日 12:19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