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夏至过了,有的人手上开始长小泡泡,有的人是痱子,有的人是疹子,这些东西或多或少,都与“湿”有关系。 夏至过后是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对应的说法是叫长夏,长夏对应脾土,土之本气为湿,土是论其形,而湿是论其气。 接下去几篇内容,本身是写来做短视频的,发了一篇发现平台不允许,认为土、气都是封建迷信,只好作罢。整理下发在公众号,就当跟大家聊下湿,聊下土,聊下化 # 1、什么是长夏? 长夏在中医里面有两个说法,第一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黄帝内经·素问 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十八天,一共72天,叫长夏,气的变化并不是一瞬间完成的,这十八天的时间,就是土在其中作为缓冲,所以,土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化, 比如春为木,夏为火,木与火之间就存在土,做二气的交接转变,而在节气变化的时候,容易感冒生病的,90%都是脾胃不太好,尤其是小朋友,原因在于胃气无法根据外环境的升降敛藏,来调整自身,平日保养,就需要把脾胃养好,这个可以搜下之前发过的土载四行与护胃两个内容,这里不再展开。 季节转换的4个月=72天 ==长夏== # 2、长夏的另一种解释 是夏至后的一段时间为长夏,其来源于火能生土,具体来说就是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四个节气为长夏 这四个节气,大家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天气闷热,空气之中湿度非常大,湿热蒸腾的感觉,原因就是地气升散到了顶点,达到一个平台期,这个平台期,天地气交流剧烈,水火交融,墙壁都是湿的,而外感湿邪,也多数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外界水火交融为湿,人身上也差不多,所以手上多长出来那个小泡泡,一般就是夏至到处暑这段时间会冒出来,处暑过后开始会消。 夏至到处暑,地气升散到极点,整个外环境都是闷、热、湿的,既中医讲“暑必兼湿”,湿气上身,身体生热相抗外派,加上夏三月气血在表,所以藏着的湿、浊,都会被推出来,反应到身体之上,就是痱子、水泡、疹子这类的。 古代老前辈们,早早在黄帝内经·素问把这个理讲的明明白白,既夏三月,无厌于日,使气得泄。就是别害怕、讨厌太阳。反而要晒太阳,要让气泄出去,这个气包括了招惹上的湿邪,也包括之前累计下的寒、湿、污、浊等等气,这些不好的东西通过流汗排出,整个皮肤才能通透,皮下的小经络,小管子才能通。只有空了身体好的津液,气血才能正常的疏布,皮肤看起来才会好。好的皮肤,一定是看起来白里透红,透亮的,整个人看上去就很有精气神。 若是已经有了痱子,小水泡这类的,可以用猪苓汤去阿胶加黄连、牡丹来擦身上,大人小孩都可以用。 # 3、什么是土 你们肯定都看过,树木花草,尤其是山上的,树木花草春季抽芽,夏季繁茂,秋季落叶,冬季光秃秃,那个树叶掉到地上,它被雨淋,太阳晒,之后就会腐烂,重新变成泥土,滋养树木的成长。 所以讲,土能长养万物,万物最终也化作土。不仅仅是树叶,动物死掉,人没了,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东西,最终都会归于土。 在五行之中,东方为木,南方为火,西方为金,北方为水,木火金水各居四方,而土属中央,我们常说脾胃居中央,为土。 这个央字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知道有个词叫长夜未央,意思就是夜晚贼长,天还没亮,如果换个说法会更有意思,叫阴暂时未会于阳,央字出于鸳鸯鸟的鸯字,是阴阳交会的意思,把阴阳两个字,连着读,就是央字。 你们可以现场试试的,阴阳,阴阳,阴阳,央,央,央 所以,央,就是阴阳交会的意思,而土居于中央,是阴阳相交而化成,更具体来说是水火木金交合的结果。 换到现在的大白话来说,先有了太阳地球规律的变化,产生了一年四季,木火金水,产生了这种节律,才能合而为土,才有了生命的繁茂,这个土并不仅仅指土地,月球上也有土,有生物存在吗?中医管这种具有承载,受纳,生长,化生的力量叫做土, 内经讲,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其再天为湿(气),在地为土(形),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腑为胃,人的脾胃就是土,胃为阳土,脾为阴土,土能腐化万物以滋养动物植物,我们的脾胃一样在接收,收纳食物,来滋养身体。 所以,脾胃如土,土地肥沃则万物都长养的好,但是一味的施肥堆肥,一样会把植物搞死,人没有食物会饿死,但是营养过多,一样会脾胃败坏。土无金则气不能通,黏土之类的是不能长养东西的,人一样,光吃碳水,会过于结实,气没有办法流图,所以内经上说,要五菜为充,五果为助。菜,果之中的纤维,可以帮助胃肠道不至于太结实,让气有办法流通,不至于闷住 所以,你具备了养好一盆花的思维,你也可以养好自己的一方土,就是脾胃。 # 4、湿之来源 能为身体所用的,叫津液叫真水,没办法回收利用的邪水,就是湿,故,湿为阴邪,其有黏腻,阻塞等特点,很难搞的哈。 以其琢磨湿怎么除,不如搞明白湿如何来的,在生活上,尽量的规避,减少自己引湿邪而来,大体上来分,湿之来源,可以分成一内一外,先说外部的。 第一是生活环境,生活在南方,特别是浙江以南区域的,季风气候,一到夏天,整个气候,闷热多雨,很多北方朋友,去到深圳,广州工作,一出机场,空气闷热湿,给人没办法呼吸的感觉,像这个,没有办法,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没辙,人人都有,只是多寡的问题。 第二,工作与生活习惯,比如从事捕捞工作的,在水湿重的环境工作,长期下来难免招惹水湿,还有就是运动之后,大汗淋漓,对着风扇、空调吹,身体感受风与汗的威胁,把毛孔腠理关闭,水气又已经离开了组织,毛孔又关掉了,不得透发,它当然就会游离在皮下肉上,所以,我一直强调,艾灸、晒背、运动之后不能吹风扇、空调,也不能喝乌梅汤、酸梅汤这种酸涩性重的饮料,必须要让汗流干净之后,才能用。 第三,接着说内部的,首先就是饮水,一天八杯水,没事多喝水,这是极其错误的生活观念,水是比较难运化的,过量的喝水,会消耗脾胃阳气,脾胃阳气不够的时候,会向少阴肾借力,若是接着消耗,必然容易出现水肿的状况,喝水,不渴不喝,小渴小喝,城市生活就喝温水,这样一小杯即可。 第四,内部的,另外一个重灾区,过度的吃水果,过量吃水果,把水果当饭吃,水果为了运输方便,大部分都是七八分熟采摘,未全熟的,有酸涩之性,另外就是物流与销售过程,难于避免冷库存储或者运输,酸涩之性,加上冷库寒气,一口一个寒湿,一口一个寒湿,不是说不能吃,要讲究适量,品尝个口味,那个也没啥。总体来说,若是湿重,还是推荐少吃水果,或者吃点应季的水果,吃之前,尤其是冰箱拿出来的,可以放太阳下晒一晒,去除下寒湿之性。
智能制造CEO
2024年2月4日 22:03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