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古代十大名医
## 第一位:岐伯 黄帝 黄帝时期三位名医,==雷公==和==歧伯==,名气最大的是==俞跗== 可能这个名字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我提起黄帝内经大家就明白了,黄帝内经是黄帝和岐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收录而成的。后世更是把中国中医称为岐黄之术,岐就是岐伯,黄就是黄帝。 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下岐伯本人,岐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相传他是甘肃庆阳人。黄帝内经《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俗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主要医学成就;1、创立中医学基本理论:2、开创中国医学著述先河:3、创立中医针灸学理论和人体按摩学:创立中药学:创立中医养生理论,创立生命哲学的国学基础: 根据《隋书·音乐》,《资治通鉴》,《通鉴外记》,岐伯是著名的医学家。他尝过百草,主管医药,不但懂医,而且博学多才,并且通晓音律,作了镯铙、鼓角、灵髀、神钲等乐器,用以弘扬黄帝的武德。著有《经方》、《本草》、《岐伯针经》《外经》等书。 ## 第二位:扁鹊 战国 战国时期渤海莫人,生卒年月不详,真名叫秦越人,又号卢医。那为什么叫扁鹊呢?扁鹊是他的绰号,因为他医术高超,被人称为神医,于是用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年时候,得高人赠送医学盛典,回家后苦心研读,最终成就一代大家。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安康和快乐,就好比送喜讯的喜鹊,所以扁鹊是古人对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的一种通称。扁鹊创造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被称为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扁鹊很尊重女性,也是古代第一个妇科医生,扁鹊医术非常高超,我们小时候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就是写扁鹊医术多高超了。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扁鹊。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扁鹊著作有,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他第一次提出预防大于治疗,提出治未病的思想。 ## 第三位:张仲景 东汉 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他辞官从医,博采众方。他著作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对于治则和方药,《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书中提出的治则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阴阳,扶正驱邪,还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诸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据统计,《伤寒论》载方113个,《金匮要略》载方262个,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个。 另外在剂型上此书也勇于创新,其种类之多,已大大超过了汉代以前的各种方书。计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道栓剂、肛门栓剂等。此外,对各种剂型的制法记载甚详,对汤剂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颇细。所以后世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称该书所列方剂为“经方”。 ## 第四位:华佗。东汉 东汉末年安徽亳县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他不愿做官,宁愿到处奔跑,为百姓解脱病苦。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外科手术,被称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神医华佗”,后人经常用“华佗再世”来称誉医术高超并且有医德的医生。他还创造了著名的养生功法“五禽戏”。晚年因为给曹操治病遭到怀疑,被关进牢狱,拷打致死。著作有:《华佗针灸经》《太平圣惠方》,创立了医疗体育锻炼方法,名叫做“五禽戏”, ## 第五位 皇普谧。魏晋 西晋甘肃人,著名医学家,著作有《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针灸学的专著,在我国针灸学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人都为其门生。 ## 第六位 葛洪。东晋 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他既是道家学者,又是炼丹家、医药学家,还可以说是科学家,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流传至今的著作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辟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与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启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 《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 第七位:孙思邈。唐 唐代陕西人,既是医学家,也是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作有《千金方》,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尊称为“人类之至宝”,另著《唐新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 第八位、宋慈 宋 ,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曾任广东、湖南等地提点刑狱官,办案著重实地检验。公元一二四七年著有《洗冤集录》五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广传国内外,对于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 第九位,李时珍。明 明朝湖北蕲春县人,其父亲便是闻名当地的中医,他历经三十年,三次易稿完成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传统医学上的一大巨著,是对明朝以前中药学的总结,享誉国内外。其他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等。被后世尊为“药圣” 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 第十位:叶天士。清 名桂,字天士,清代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当年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他的著作《温热论》,至今被现代临床医学推崇备至。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叶桂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杠杠,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桂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仲景书之残缺。其功劳很大。
智能制造CEO
2024年1月7日 10:01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