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伤寒篇
书目如下(按学习先后次序):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清·徐灵胎《伤寒类方》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日本·大冢敬节《伤寒论解说》 日本·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 参考经方大家刘渡舟老先生和《名老中医之路》中近代名老中医对自学中医的建议,梳理下来伤寒论自学书目脉络为:先学倪师人纪系列之《伤寒论注解》《伤寒论实录》,同步熟读《伤寒论》原文,熟能成诵;之后依次读百家注经典: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柯琴《伤寒来苏集》→尤怡《伤寒贯珠集》→徐灵胎《伤寒论类方》,然后读黄元御《四圣心源》→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学黄坤载建立中医系统观,学胡老八纲统六经辨证和临床精髓;有了以上基础最后再读大冢敬节《伤寒论解说》→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 《伤寒论》原文和日本丹波元简、大冢敬节的书介绍过了,这里主要介绍其他几本。 ## 《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人民卫生出版社 【简介】成无己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伤寒论》注解第一人,《注解伤寒论》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也是《伤寒论》成书千余年间首次全文注释《伤寒论》者,成为明清以后研究《伤寒论》的唯一善本,成氏历时40年方定稿。全书共10卷,22篇。依据《内经》、《难经》的医理来分析病机、治则、方剂等,使《内经》、《难经》与《伤寒》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了仲景著书原意,成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的经典注本之作。 ## 《伤寒来苏集》 《伤寒来苏集》,【清】柯韵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介】本书批诸注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是《伤寒论注》、《伤寒论翼》和《伤寒附翼》三书的合集。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穿“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予以阐析、注疏。柯氏首次以证名篇,重新编次,纲举目张,条理井然,使仲景之作,从此一新,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可谓贡献卓越。 ## 《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清】尤在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介】本书长期被视为学习《伤寒论》的阶梯与津梁。尤氏融汇诸家之长,以治法为纲,将《伤寒论》原书条文重新整理编排,根据伤寒六经每经的具体情况,分列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以法类证,方随附之。这种编排方法,提纲挈领,一目了然,甚便读者研读《伤寒论》。原文下附以注释,注文解难释疑,词畅理明,更能穷本溯源,抉微探奥,发前人所未发。后人评论本书,阐发“仲景著书之旨,如雪亮月明”。 ##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简介】清代著名经方家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将《伤寒论》113方归纳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等十二类,使“方以类从,证随方列”,便于学者随方求证,按证选方。论中以夹注与按语结合,探索组方之奥妙,分析类方之异同,阐明临床之应用,对于《伤寒论》方的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六经脉证篇列六经病提纲与主要脉证,又论别证、变证,使后学者既知其常,又达其变。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清】黄元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简介】“一代医宗”黄元御的心血之作,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详加阐述“枢轴运动”(圆运动)的观点,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书中自拟方颇多,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切合临床。此书集四圣医法之精髓,汇诸书理论之大成,是理法方药、脉因证治与临床缜密结合的准绳。 ##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学苑出版社 【简介】胡希恕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元老之一,毕生沉醉仲景之学,精通伤寒、金匮,临床妙用经方,近于出神入化,被誉为“经方学派的大师”。本书根据胡老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明确指出经方医学采用的是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是神农-伊尹汤液学派,不同于《黄帝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明确提出了仲景学说和《黄帝内经》理论学术渊源不同;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即基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临床注重方证,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实质,并提出了“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等学术思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智能制造CEO
2024年1月6日 21:03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