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 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 问;指询问症状; 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叫做四诊。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的“四诊”是最基本的一个功夫,也是最深的一个功夫。【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郑州(现河北省任丘县)人,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人们都称他为神医。望、闻、问、切四诊,最早的奠基人就是扁鹊。)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问诊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中医只问大小二便(性状、次数等),不会问什么病,问什么病的基本只配做大夫(西医医生),不配叫中医。 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特别要理解中医问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辨证,不同于西医学的完全辨病。如问寒热,要问清是恶寒发热及寒热的轻重主次,还是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发热是壮热还是潮热、身热不扬等,以辨病位、病性。问疼痛要问清是胀痛、走窜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热气血虚实,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参十问条: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 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证,可见以下三种类型: (1)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是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数。 (3)太阳中风证:发热轻,恶风,自汗。是外感风邪所致。 2.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的特征。 3、但寒不热病人之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 4.但热不寒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数里热证,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1)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2)潮热:发热如潮有定时,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1)阴虚潮热: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属阴虚内热。 2)阳阴潮热:多为日哺(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 3)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多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致,常伴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苔腻等。 4)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 (二)问汗 1.表证辨汗 2、里证辨汗3、局部辨汗 (三)问疼痛其形成机理可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因于实者,多由外邪、痰浊、食积、瘀血等病邪阻滞气血脉络,“不通则痛”,即为实性疼痛;因于虚者,多由气血阴阳亏虚,脏腑经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而为虚性疼痛。 1、一般规律: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减,痛而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病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者,多属虚证。痛而喜温者,多属寒证;痛而喜凉者,多属热证。 2、疼痛特征 (1)胀痛:疼痛且有胀感,多为气滞所致。好发于胸胁、脘腹及头面部。 (2)刺痛:疼痛如针刺刀扎,多为瘀血阻滞所致。好发于头部及胸胁、脘腹部。及其他痛感。3、疼痛部位 (1)头痛:前额部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经头痛;头部两侧疼痛为少阳经头痛;枕部疼痛连及项部,为太阳经头痛;巅顶痛,为厥阴经疼痛;头重如裹,为太阴经头痛;头痛挚脑,头痛连齿,为少阴经头痛。另外,根据痛证的一般规律及头痛的特征与兼症,可辨别头痛属外感还是内伤,以及病证之寒热虚实属性。一般而言,外感头痛,多属实证;内伤头痛,多属虚症;头痛喜凉恶热者,属热证;头痛喜暖恶寒者,属寒证。 (2)胸痛:注意分辨胸痛的确切部位。 (3)胁痛:多是肝胆及其经脉的病变。 (4)腹痛:脐以上部位疼痛,为大腹痛,多属脾胃病变;脐以下部位疼痛,为小腹痛,多属膀胱、大小肠及胞宫病变;小腹两侧疼痛,为少腹痛,多属肝经病变。腹部冷痛属寒,灼痛为热;胀痛多实,隐痛多虚。 中医十问歌问诊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是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候,问诊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 明朝张景岳曾编有十问歌,《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后见于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后又据卫生部中医司《中医病案书写格式与要求》通知精神,改编为:“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病胎产,小儿传染接种史,痧痘惊疳嗜食偏。” 中医妇科问诊《景岳全书·传忠录》认为问诊乃诊治的要领,临证之首务也。 《儒门事亲》亦云:“凡有病妇,当先问娠,不可仓卒矣。”提示了妇科问诊的专科特点。由于妇科问诊的专科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临证时,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询问,又要态度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羞涩心理,获悉可靠病情,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望、闻、切诊。 妇科问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一)一般问诊 包括年龄、职业、民族、婚配、婚后生活和配偶健康状况。 (二)问主证与病期 主证即患者就诊时最为痛苦的症状。围绕主证询问起病时间,起病原因,发病经过,曾做过哪些检查,曾否诊断治疗过,疗效如何等。 (三)问兼证 即围绕主证询问有无其它症状,如除外阴发痒,白带增多主证外,还有无心烦、失眠、倦怠等兼证。又如,有腹痛主证外,还有无发热、阴道流血、妇科肿瘤史。 (四)问病史 妇科不孕症患者须问清曾否怀孕过,有无流产史、难产史、腹部手术史及其它病史。 (五)问月经 不孕妇女就诊必须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行经时有无腰腹疼痛或其它症状。 (六)问旧病 注意询问与现病有关的其它病症及其治疗经过或手术情况。 (七)问家族 了解父母、兄弟、姐妹有无同样的病史。 (八)问其它 除上述情况外,尚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个为嗜好、卫生习惯、工作性质、夫妇是否同居一地、夫妇感情如何等。 注意事项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 对待病人,态度既要严肃又要和蔼可亲,要细心询问和耐心听取病人叙述病情。 问话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听懂的医学术语。 如问肝郁气滞的病人“胁痛吗?”问感冒的病人“恶寒吗?”这里所问的“胁痛”、“恶寒”都是医学术语,没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患者是不容易听懂的, 所以,医生问诊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需要询问时可分别问其“两肋叉痛不痛”、“怕不怕冷”等通俗易懂的语言。 要重视主诉。 因为主诉常是病人自觉最痛苦的病情。根据主诉,再深入询问,有助于医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和辨证。要善于抓住重点询问,启发诱导,但不能依主观意愿套问病人,这样才能抓住要领,获得可靠资料。 对危急病人,要扼要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便于迅速进行必要的诊察,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智能制造CEO
2024年11月22日 11:02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