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诊脉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kwOTUzMDg3OA==&action=getalbum&album_id=3180792322400993284&scene=173&subscene=&sessionid=undefined&enterid=0&from_msgid=2247528340&from_itemidx=3&count=3&nolastread=1#wechat_redirect # 四诊顺序 《素问·征四失论》所言:“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 所以在面对一个患者时,我们不要急于去摸脉炫技,而是首先要去观察其神色、精神状态,听闻其声音,判断出基本的虚实。 然后与患者进行交流,建议结合景岳《十问歌》,可以问其主要不适和发病时间、诱因等。 最后再参以脉诊,决断病机,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诊断过程。 # 诊脉的操作流程 首先,古人认为诊脉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但晨起就诊脉在当今临床运用并不现实,其他时间也完全可以诊脉的,正如汪机所言:“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 其次是诊脉的状态。 诊脉之前,建议可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归于平静;而在诊脉时,医师的平静状态则显得至为重要,如《内经》言:“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任何脉象的体会都需要医师在安静状态下才能获得,虚静其心,无思无虑,方能凝神指下。如果一边把脉,一边嬉笑交谈,或是打电脑病例,或是想其他的事情,只要不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六部脉上,则必然不能审查清楚病机,也很容易产生误诊等情况。 具体操作方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医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病人对向或侧向坐,一般是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 2.诊脉下指时,先以中指在高骨处定关,再同时下前后二指,定尺和寸;臂宽则排指宽,臂短则排指密,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感觉较为灵敏的指腹按触脉体。 3.首先需要同时用力,做整体的把握,即浮、中、沉,称为总按。轻举在皮毛,候表与腑;中寻在肌肉,候胃气强弱;重按至筋骨,候脏与根。总按过后,自寸至尺,再逐步详细地推寻,称为单按;即先候寸部,次候关部,最后候尺部,这样如有子病,我们可以往下推求于母,一步步地深入探寻。注意按某一部时,其他两指可微微抬起,但总不离肌肤即可。 临床上总按和单按经常搭配一起使用。 1、首分浮沉辨表里 2、二辨虚实察元气 3、三去长短看体质 4、四算疾迟分寒热 5、五察脉形流利度 6、综合分析给出结论 记忆小妙招: 1.左手血比较旺,右手气比较旺 2.血为阴,气为阳 心脏在左边,心脏供血所以左边对应的是心,肝,肾 右边是气,所以对应的是肺,脾,肾 3.寸在上对应上焦,关在中对应中焦,尺在下对应下焦 4.后面的腑就是对应的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 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 现解释如下: 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 二辨虚实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 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 # 三去长短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 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 短脉类——短脉。 # 四算疾迟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 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 五察脉形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 双手诊脉和单手诊脉 双手诊脉,就是医生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放在病人的左寸、关、尺上,以候心、肝、肾阴;同时把左手放在病人的右寸、关、尺上,以候肺、脾、肾阳,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 但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在很短时间内捕捉到这么多的信息变化, 所以有些大夫简化为只用左右手的食指,用相同力度按同一部脉(其他手指稍稍抬起),分别在左右寸、左右关、左右尺上逐一诊察,每一部都要举、按、寻,一边仔细体察,一边左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患病脏腑,抓住病因病机。 有些喜欢从上而下,按照病邪的深入程度来审查;有些喜欢从下而上,先探明人体根底虚实; 有些则喜欢先候左右关脉,了解人体枢纽和后天的基本情况,这些都是非常灵活,没有硬性规定的,依据每位医者的习惯而定。 双手同时诊脉,这样的优势就是能够对左手与右手的脉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进行对比,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比如诊左右关部,通过食指的同时举、按、寻,就可以对比木土之间的强弱关系。如果右关微弦偏弱,而左关弦硬,说明是肝木乘脾,可用建中汤或逍遥丸进行治疗,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言“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如果左右关部俱不足,则可用补益气血的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如果右关和左寸都涩而无力,则说明思虑劳耗心脾,用归脾丸。同理,双手同诊上下寸,能对人体上焦营卫关系进行完整的分析;同诊左右尺,则对下焦阴阳虚实的一个状态比较的就更为清晰了,左尺候肾阴和精血,右尺候命门相火,这是临床应用六味或八味地黄丸的重要参考标准。 而单手诊脉应用就更为广泛了,也有自身的优势,可以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也能够把后面所讲到的“独”脉理论运用得更加巧妙。 这两种诊法都是可以的,因为我本人这两种诊脉方式也是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比如有时候在开药作某味药加减变化的时候,我就会双手同诊,左右快速地进行比较,由此更加节约了诊病时间。
智能制造CEO
2024年11月22日 10:44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