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我国古代天文学上有黄道、白道、赤道三种术语。 古代天文学家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运转,太阳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这一年太阳的运行轨迹叫做黄道。 我国古人观察日月星辰简单假设地球处在一个直径无穷大的圆球的中心,这个假想的大圆球叫做天球,所有的星星就都是镶嵌在这个天球上。那么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沿着一条椭圆形的轨道,这个轨道所在的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圆即为黄道。 古人设想出来天球概念,在漫无边际的天空就相当于一个可以肆意挥洒灵感的幕布舞台了。古人将天球上的空间和恒星为背景,按自己的设想在天球上划分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等大小类别的星空区,有了天球的假想就可在天球上假设黄道、赤道和白道等。 太阳“走”过的路线就叫 “黄道”,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白道”及各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十分接近黄道。 黄道,是以地球为第一视角,将地球和太阳连成一条线,地球绕太阳公转经过一年时间,这条连线走过的路径就会形成一个平面,称之为“黄道。 黄道简而言之,指的是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即人肉眼可观察到的物体运动轨迹,黄道即太阳在星空中行走的轨迹。 “白道”指的是月亮的视运动轨迹。古代人们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是以恒星点缀的天球为幕布背景,观察太阳、月亮在这个背景上各个时刻的位置,从而便可以知道太阳或月亮的视运动轨迹。 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道即是太阳周年视运动轨道,通俗来说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及公转,就像坐在行驶车辆中的人感觉的是周围的物体向后运动一样。 地球人所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每年转一圈并将其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 古人仰观天文轨迹,将太阳运行线路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称为黄道。 黄道吉日最初是通过天文观测和推算得出,是古代科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道在天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决定了天体运动、月相变化、节气变更等一系列自然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道与吉日选择、婚嫁、开业、出行、修建、奠基等喜庆吉祥活动相关联。 # 一、黄道的运行轨迹 黄道和天赤道是天文学中最重要的两条标记线。黄道描述地球公转,天赤道描述地球自转。黄道和天赤道相交,有两个焦点,有两个最大值,而春分、秋分是天赤道和黄道的两个交点相差180°。夏至点、冬至点是两个最大值(极值)相差180°,分别是±23.5°,四个节气将黄道4等分,四个节气分别相差90°。 黄道在古天文学上的运用是很重要,该用一定方法才可准确地观察出太阳在天球上各个时刻的位置,以得出太阳视运动的轨迹。 古时候人观测太阳视运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在古埃及是观测“偕日出”,即当太阳升起时天狼星就升起,把这种现象作为一个时刻标志,伴随着尼罗河的泛滥。有观测“偕日落”,例如我国西南边疆的基诺族人,他们以参宿三星在日落时落下去的现象,作为一个时刻标志,伴随着基诺族人的农业节令。 古人以“偕日出”或“偕日落”的恒星作背景,直接观测太阳的背景星往往非常困难,古时候观察主要是靠肉眼,而太阳光辉太强,掩盖了背景星的光辉,肉眼难以直接观测准确,只能在太阳升起或下落之前观测靠近太阳的亮星。我国古代采用观测昏中星的方法,找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即在太阳落山时,余晖刚刚消失,可以见到天球上的恒星时,观测中天的恒星。恒定与太阳差一个角度,观测中天的恒星可以找出太阳视运动的轨迹,这就是观测昏中星。如果是在日出前观测中星就是观测旦中星。如此这般,每天观测到的中天的恒星,联成一个大圆圈,就是太阳视运动轨迹就是我国古天文学家所观测的黄道。 现代天文学指出了地球绕日公转,相对而言,太阳是不动。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黄道。或更为严谨地说,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举例来解释: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人们看到一切天体东升西落,同时地球还作公转,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是由西向东,因此人们在某一天,例如冬至日黄昏观测中天的恒星为A,如果此时仅仅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那么在地球自转一周之后即第二天黄昏的相同时刻仍应看到A星在中天,A在天球上的位置没有变化。可是这一天内,地球还有发生了公转,地球本身自西向东走了一度左右,一个回归年是365天左右,粗略当作360天,对应到天球圆周360度上,地球公转一天就相当于走了回归年的一度左右。这时候再观察A星向西偏移了一度左右,如此继续下去,往后每个黄昏时刻,A星渐渐偏离中天,一年后的冬至日,A星又回到了去年冬至观察的那个位置。通过一整年的观测后就知道了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 以黄道上的某一点为起点,太阳绕黄道一圈又回到这一点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回归年”。现代天文测量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日,《尚书·尧典》里记载的是366天,这个误差可以理解,所以我国古代政治较清明的朝代会修订历法以纠偏。 古人在黄道的两侧各扩展八度,总计宽十六度,又称之为==黄道带==。古人把黄道带上的恒星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划分十二个部分,分别命名为==十二次==,各次的名称: 星纪、玄枵(xiāo)、娵訾(zou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古人把黄道带划为十六度宽,是因为人肉眼所见到的一切星球,包括日、月及主要的天体的运动大概都在这十六度宽的黄道带内。古人又将黄道与天赤道附近的恒星群,从中选择了一百余颗分为二十八宿。 我国古天文学的“黄道”的有关概念,我国古天文学根本性或者基础性的概念还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等。 # 黄道十二宫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转完一圈。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众星间缓慢地移动着位置,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即一年移动一大圈,叫做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而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就是黄道。黄道经过88个星座中的13个,除了蛇夫座的一小部分之外,从春分点所在的双鱼座数起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统称为黄道十二星座。 ==黄道十二宫的划分本身是一种太阳历==,以春分点为起点,太阳在黄道带上视运动每运转30度为一宫,其实是一个太阳月。 黄道十二宫可以借用星座或星次命名,就像是中国干支历法当中的十二地支借用十二种动物的形象一样,与星座或星次并不一致。 中国古代一直用二十八宿坐标体系标记日、月、五星的运动。 黄道传入以后,古代天文学家将黄道十二宫与中国的十二星次等同, ==中国的十二星次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理论==,将周天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天区。 十二星次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包括木星说和北斗说。 木星说将木星的恒星周期(实际为11.86年)视为12年,每年走一个星次,12年走完一周。 北斗说根据北斗斗柄在一年12个月中的不同指向划定相关区域。 中国古代十二星次都与黄道十二宫存在本质不同, 十二星次一周天为365.25度左右,每一度对应一天,历代历法的数值并不一致,每个星次都用二十八宿的宿度来标记,每个星次度数并不完全相等。 比如汉代的《三统历》记载十二星次的第一次“星纪”的起点为斗十二度,终点为婺女七度,历代二十八宿各宿的度数也不完全相同,中国古代十二星次的起始点和度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而黄道十二宫固定地为360度,每一宫均为30度,恒星黄道和回归黄道都是如此。 ==唐代以后==,天文学及其血亲学科星占学运用了黄道十二宫体系,这一体系表面上采用了黄道十二宫的名称和图像,但是坐标实质==有时候是印度恒星黄道的汉化,有时候是中国的十二星次==,不可统一而论。 作为星占学的基本元素,黄道十二宫的星占内涵及其象征不是一成不变,罗列一个最简单的实例便可一窥其异。较早记载黄道十二宫星占内涵的唐代汉译佛经文献《宿曜经》,详细描述了各宫不同的预兆:说狮子宫主管加官进财一类的事项,如果有人属于狮子宫,那么他的性格和命运是有活力、富贵、孝顺,适合军旅一类的职业。巨蟹宫主管官府、口舌之争一类的事务,如果有人属于巨蟹宫,他的性格和命运将是性恶、欺狂、聪明而短命,适合刑法狱讼一类的职业。 # 三、黄道吉日的运用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即万年历中的特有词汇。黄历是由皇帝颁布,因此人们又把历书称为“皇历”。自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人们取“皇历”谐音为“黄历”,民间俗称为“通书”。 黄道吉日中的黄道,最初只是古人观察到的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天体中的自然现象,用以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化没有吉凶祸福的含义。黄道吉日中的“黄道”是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规律而制定,表达了古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种寻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我国古人尊崇自然、顺应天地的思想结晶。 在现代天文学上,以地球为中心,把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迹称为黄道。 从地球上看去,太阳是在黄道上运行。太阳沿着黄道轨迹每运行30°,恰巧就有一个星座,共有12个星座。 古代西方人早就发现了这些星座,太阳是阿波罗神休息的地方定然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把黄道上的12个星座叫做黄道十二宫,这一概念随着佛经的翻译便传入了中国。 黄道十二宫星座分布的位置和中国太阳历即民间所说的阴历、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的分布是一样的道理。 民间使用的“黄历”不仅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还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禁忌,其内容旨在指导老百姓选择耕种的时机。如果不按照这个时机去做,那么这个庄稼就很可能长不好或者根本长不出来。“黄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古人对于黄历制定和确定吉凶之日的根本依据就是日月星辰,其中星辰又是确定日子的最关键的因素。 在长期的生活中,祖先通过观察黄道上最亮的12星宿的运行和变化,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自然规律,计算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以及对人体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有的星体运行能对人体起到好的作用,有的星体则起到了坏的作用,当然这些影响方式,人们都是难以用肉眼看到,他们就把这些玩意儿称作鬼神。这与古代科技没有那么发达,很多时候人们都需要“靠天吃饭”有关。 人们认为黄道中分布的12星宿,是由12位神掌管,即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等。这些神的性情、能力各不相同,在他们轮流值日掌事期间,就决定着人间每天的吉凶宜忌。 黄道吉日是古代中国农历中的一种特殊日子,被认为是吉祥瑞兆,适合进行各种重要的事务。对于有着深厚民俗背景的中国人来说,黄道吉日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日期,除了在结婚、搬家、开工、装修等重大决策之前,人们还会仔细查看大黄历,以确保能够选择到最好的时机来进行这些活动。黄历本身就是历法,历法是星相学,在黄历中黄道上的这12星宿就被称为12神煞。 1、青龙。从先秦时代就是代表东方天帝青帝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上古神兽。到了汉代,在五行学说开始的时候,青龙又象征着木与春季,代表一年之中万物复苏的季节,为吉祥的象征。 2、明堂。古代明堂是皇帝办理政治、会见百官及接受官员朝拜的地方。清代学者阮元在《明堂论》中说:“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明堂是一个国家的要害部门,为祥瑞之地。 3、金匮。金为匮,自然珍贵无比,寓意大吉。 4、天德。天的德性,称“天德贵人”。 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记载:“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为祥瑞的象征。 5、玉堂。宫殿所在,神仙的寝居,是凡人向往的吉祥之地。 6、司命。神话传说中掌管人类生命的神,又称作伺命,有掌握命运,主管诏令等意。 人们将12星宿神化后,如果轮到黄道六神值日,人们便认为碰到了吉神,属于黄道吉日,表示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吉祥如意。 六个星宿的名称和他们所司之职来看都是十分重要和吉利,人们称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这六神为吉神,叫做“黄道”。 另外六个星宿即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为黑道。如果轮到黑道六神值日,人们便认为碰到的是凶神,自然诸事不宜,诸事不吉。
智能制造CEO
2024年9月17日 18:05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