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中医自学门径
伤寒书目
内经书目
针灸书目
伤寒篇
本草篇
素问
灵枢
难经
十大中医流派
人体九大体质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帝外经
古代十大名医
温病条辨的成书与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渊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医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浅述中药的四气五味
五行、五色、五味、五谷、五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五季
温病条辨
国内有哪些坑爹出版社
补全《黄帝内经太素》30卷
黄帝
轩辕黄帝所处的年代考证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大禹
古代中医著作
今日立春 养肝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养生年历
中国二十四节气
长夏养生:何谓长夏,何谓土,湿之来源
在中医学上原来一年有五个季节
五季养生—长夏、秋、冬
中医的不确定性
中医养生包括三个层次
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
中医医理
欧美经典“生命科学”书目
皮肤学书籍推荐
放血、催吐、灌肠等,欧洲中世纪的西方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开端:从人体解剖学到传染病的新解释
健康类书籍推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墨子·法仪》
诸子百家
管仲为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第一子
阿德勒课题分离 三种对错观
心理学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
中医邪伤六淫
药食同源保健
时令养生有什么原则
阴虚阳盛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二个时辰养生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阳历、阴历、农历、干支历
古代天文知识之黄道
中医养生要点
山医命相卜
医学学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诊辨断治
中药煎药数字化系统
天文医学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顶级出版社
熊春锦道医学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山医命相卜道家
道医学
医学史十五讲
养脾胃宜吃的15种药膳
蜂蜜洛神花茶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茶
春秋季适合喝的茶饮
五色养生法
中医舌诊
眼诊
唇诊
四诊八纲八法
诊脉
张景岳十问歌
四诊 “望闻问切”之《闻问》
中医病历书写
把脉动图并心法口诀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干支历法与顺时养生
# 干支历 干支历,又称星辰历、甲子历等,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古老历法。 干支历法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至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干支历示例:(公历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 —— 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 # 天干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 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上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发明干支,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在后来的传承中,后人(有说是汉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 简化后的“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 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依次相配,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干支表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 廿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虽然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制定,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者的交节时间基本相符。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十二月建 “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 “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之始。 从立春至下一立春为一岁,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 干支历法将一岁划分为十二月建(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干支历以“斗柄回寅”为“春正”,即寅月为建正之月。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摄提格)、卯(单阏)、辰(执徐)、巳(大荒落)、午(敦牂)、未(协洽)、申(涒滩)、酉(作噩)、戌(阉茂)、亥(大渊献)、子(困敦)、丑(赤奋若)各月之始。 如《淮南子·天文训中》中所讲:“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 北斗星指示十二月《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 《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在《汉书·律历志》中说的很清楚:“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说明了辰,月建所指。这里提到的“(月)建所指”即北斗所指,叫做斗建。历元所有的历法,都需要有一个历元,作为标记时间的开始。如岁纪摄提(干支)正月建寅,以寅月为一岁之始。 《淮南子.天文》:“天维建元,常以寅始”。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岁首。在《屯》卦中的“乘马班如”,就是立春之时房宿(天驷)晨正的标志性天象。立春之时的凌晨,天驷的四颗星如同华表一般排成一条直线,垂直地竖立在正南方的天空中,与日月五星所经过的天之黄道相垂直,这就是《国语》中所说的“农祥晨正”。 《屯》卦中这“乘马班如”的天驷四星,还对应着东南西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时。《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春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之始,故立春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始。再加上正月建寅,日月合朔(正月旦),则立春就是日、月、时、岁四者之始,是四种天象周期的起始点,堪称元中之元,元之又元。 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单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节”,双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气”或“中”,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由12“节”加12“气”组成)。 又以交立春节气当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即寅月(有的书籍又同时标注为1月或正月,用以辅助理解,其余类推)的起始, 于是每一个“节”加一个“气”就为一个月, 每个“节”可代表上半月(约15天),每个“气”可代表下半月, 这样每个月就包含了两个节气。 不需设置闰月。  # 干支纪日 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淮南子》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 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晚子时,24点至1点称为早子时。(另有部分八字命理派别以子初划分日干支,即晚上23点起为新的一天。)由于干支纪日以每一天来计算,对历法没有太多要求,且它的作用能很好的配合记事,所以它能直接附加在阴阳历上。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历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所以历算家都以甲子为不变的尺度,考古家也借甲子以定古代月日的真正间隔,否则经过多次的改历,古代岁月将无法整理。干支纪日法不独为历家推算的工具。 # 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 日晷 《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十六刻。 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 子时: 23点至1点;丑时: 1点至3点;寅时: 3点至5点;卯时: 5点至7点;辰时: 7点至9点;巳时: 9点至11点;午时: 11点至13点;未时: 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 19点至21点;亥时: 21点至23点。 在古代由于历书中都不标记干支纪时,于是人们根据干支日、时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时的推导口诀: (十二个时支为已知不变,就推排时干) 五鼠遁日起时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 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 # 十二正经与十二月建 十二支纪十二月的办法其实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在《阴阳别论》中所说的 与人体十二正经直接对应的十二个月,即“春季划分寅卯辰,夏季划分巳午未,秋季划分申酉戌,冬季划分亥子丑,总共十二个月。十二脉,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之脉。十二脉与气数直接对应,所以与天地之气相互感应。”   经脉之气对脏腑组织的输注,同样受到时令节气的影响,如《灵枢·五乱》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经脉盛衰与四时阴阳消长同步的周期特点见右表“经脉盛衰年周期表”。《素问·脏气法时论》强调:"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这种经脉主时节律,更符合《黄帝内经》的脏象理论。 # 五运六气 用于推演中医运气学说的数学模型干支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中国特点且非常先进、科学的天文年历。 这是因为干支历历元的确定,干支历干支组合是有着深刻天文背景的,既包括了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反映了太阳对地球辐射量变化规律,也包括了月球及太阳系其他行星对地球表面大气循环,包括大气中水汽循环的规律性、决定性作用。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是现代气象学研究中的重要因子。 运气学说的推演工具干支历,其干支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反映天文因子对地球的作用特点。 干支历是用代数学(代数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方法作为处理天文数据的基本计算方法。中国古天文学将地球作为相对静止质点来研究太阳、月球、太阳系五大行星等对地球的不同时空作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并以此建立干支历的数学模型及赤道黄道坐标系也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模型。 以干支历反映的地球气象气候变迁周期、个体遗传体质、健康特征、相关疾病的不同年龄表达等有直接联系,并可以中医运气学说中用以推演运气变化的不同干支组合进行可重复性分析与探讨。 https://mp.weixin.qq.com/s/lUL0TuRiPnNha5gKQRvppw
智能制造CEO
2024年9月17日 18:06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