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疗养中心
规划
产品
食药养生保健
具茨山
养生茶饮
智慧Ai中医问诊
中医诊辨断治与养生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
秋季养生餐
中药方剂给付饮片规范
解表方给付饮片规范
泻下
和解
清热方给付饮片标准
祛暑方给付饮片规范
温里
补益方给付饮片规范
固涩方
安神方
开窍方
理气方
理血方给付饮片规范
治风方给付饮片规范
治燥方
祛湿方给付饮片规范
祛痰方给付饮片规范
消食方给付饮片规范
驱虫方涌吐方
治痈方给付饮片规范
涌吐方给付饮片规范
治法与机理
八种用于积食、腹胀的中成药
13种儿科常用的中成药
十种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成药
六种用于鼻炎的中成药
十九种用于脾虚的中成药
六种常用于咳嗽的中成药
清胃热去胃火的中成药
中医之“上火”及调理
中医教材
中医治法大要
艾灸
中医治法
萝卜
中药歌诀汇总
煎药机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中医治法大要
清代名医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是一本很好的书,程氏把他所学到的中医进行一次归纳性很强的总结,现在教科书中,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也是他总结出来的。另外现在中医学上的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的治病八法,也是他总结出来的。 人之生命的气机运转是升、降、出、入,精气有不足,病邪为有余,病情有寒热。 促进气机上升的是吐法,促进气机下降的是下法,促进气机外散的是汗法,促进气机收敛的是固法,针对精气不足的补法,针对邪气有余的是消法,针对病情热化的是清法,针对病情寒化的是温法。 # 1、汗法与固法 ## 汗法。 是促使气机向外展放的治疗,固法是促使气机向里收敛的治疗。 用药上 辛能散能行,所以汗法用药偏于辛味 酸能收、咸能聚,所以固法以偏酸为主,辅以咸味。 发散之辛药,中医上称为“风药”,为什么会称为风药,就是针对外感病(风寒、风热、风湿,这些病邪伤人是自然界中外来伤人的)的药称为风药,针对寒邪伤人的辛散药称为辛温发散药(如麻黄、苏叶、荆芥等),针对温热之邪伤人的称为辛凉发散药(如桑叶、菊花、薄荷等)。 治疗上用辛温发散药,但同时还要考虑到发汗的同时会耗损人体的阳气,所以时时扶阳。 散外寒的药方首选是麻黄汤,药用麻黄的辛温发散寒邪,用桂枝、炙甘草的辛甘化阳来扶补人体的阳气,使汗出不伤阳,这才是麻黄汤本义。 如果人体内的元气已虚,但还不有到阳虚的地步,有用人参扶元气,用苏叶散外邪的“参苏饮”、“玉屏风”之类; 如果元气亏虚较严重,受寒也很严重,则用附子扶阳,麻黄散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果病人到了阳气大亏,无力抗寒的地步,则不能再散寒,则是扶补阳气的“理中汤”“四逆汤”之类。 而人受热邪,热邪伤人之阴津,所以治疗温病则时时保阴津为上。 人受温热之邪轻,用“桑菊饮”; 见有热像则用“银翘散”。 因热邪伤津,肠易燥而大便难出,则加生地之属以养阴药于承气汤中。 散外寒和清内热相结合的“大青龙汤”,外寒已去,只见内热则用“大虎汤”,内热太过已见伤气则用“白虎加人参汤”。 如果再失治,热势加重,见肠燥大便不通,再用“承气汤”通大便。 ## 固法。 是促进气机向内收敛聚拢的治疗方法,针对元气脱散、精气不固等病情,比如中风的脱症、汗症等。 元气外散太过,身体必虚,所以应用固法一定要和补法相结合。 比如孙思邈的“生脉饮”就是固法,他用人参补气养血,麦冬补阴润肺、五味子收敛气机,形成一个补气养阴的药方。但为什么会称为生脉呢?脉不是心所主的嘛?因为津血同源,津液亏虚之人,血脉不充,用补气养阴的治疗,促使血脉充溢,所以称为生脉饮。肾藏精,对于很多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固养肾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临床用药上比如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补骨脂等子类药的应用,的确针对消耗性疾病有很理想的效果。 但固法的应用,要分上脱、下脱、外脱之分。 上脱之症,如残阳上越的戴阳症,治疗上得用镇潜药和固肾药合用(对于残阳上越的治疗,还是会重剂以治,务使浮阳急下潜于肾,病之标缓解后再作下一步治疗); 下脱的治疗,得和补气升提法一起结合应用,比如腹泻不止、尿崩症、妇科血崩症等,治疗时以大剂固肾收敛药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人参等补气药,再加些辛散升浮的风药以促进气机的升发,如果单纯用收涩法治疗,效果不理想; 外脱以见汗出不止,比如手术后、产后的人,因为手术或生孩子使人元气大亏无力固涩,治疗上不能用镇潜,因为此时是虚症,再用金石重镇则气化不利,更不能用升提发,因为升提必用风药发散,而是用纯补法为上。 人是一个阳固于外,阴守于内的整体,汗出过多,阴阳两伤,所以治疗上得阴阳并补,一般用大剂补气药为主,取“无形之气得速固”达到“有形之津血得补”,药用上取黄芪、党参、仙鹤草、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药组合,再加陈皮等药疏运中焦气机,使气化得利。如见有瘀血发热迫汗外泄的情况(手术后和产后多见气血不固和瘀血发热迫汗外出并见,治疗一定要两方面结合,单纯固涩补养,最易生变症。 # 2、吐法与下法 金元四大家的张子和,擅长用汗、吐、下三法攻击病邪,为后世攻邪积累了丰富而富贵的经验。张子和说“引涎漉涎、取嚏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也就是说,只要是促进气机上行的,都可以理解成为吐法;只要是促进气机下行的都是下法。 气机的升发,原动力来于肾,而肝是气机升发的门户(肾是一个能量库,库存足,肝才能疏泄,气机才能升发)。所以冬天肾藏精越好,春天肝气的升发就越顺。 肾气中如果阳气偏旺,肝火就旺,气机升发就会太过;如果阴气偏旺,肝火就弱,气机升发就不足。比如很多忧郁症的病人,整天没精打彩的,讲话也没力气。 所以治疗青草疯,重点在于冬天固肾养精,但要偏于润养; 而治疗忧郁症则要偏于柔剂养阳(比如用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而不燥的药进行温补肾阳,而不是用附子、肉桂之类的燥烈药。) 中医理论上虽说肝主升发,脾主升清,但原动力是源于肾气,这点是一定要明白的。 另外用药上来看,不论是肝气不升,还是脾气不升,都是用风药,通过风药的轻浮上扬之性,促进气机的升发。 这最有名的处方,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用人参、黄芪补气;用柴胡、升麻升发气机;用陈皮、当归疏通气血。从而使气机上提而通济不滞。(补中益气丸不能乱吃,一定要先审肾气足不足)。 气机升发不足方面的疾病,比如内脏器官下垂、长期腹泻、尿崩症、妇科炎症、下肢烂等等,治疗上得都用“吐”法来促进气机上升。 肝为气机升发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气机升发就越厉害。 治疗肝气不疏的常用药,比如柴胡和香附的合用,柴胡是使气机发泄上升,香附是疏肝通气,肝气通了才能升发阳气。 ==不过升发之药不能过量,否则会造成肾虚不足。== 一般重用柴胡的发散之性,还会用下行的药(大黄,金钱草)把药力进行制约,从而能促进胆的排泄。 肝疏脾,肝气升发不利,会造成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所以治疗脾胃病,多会用到理气药和风药,就是为了疏泄肝气,以促进脾的运化。 治疗脾胃病的名方“六君子汤”其中的陈皮,就是为了疏通气机(疏肝),肝气疏通了,阳气才能升发,脾才有阳可用,食物才能运化。 如果气机不疏通得较严重,就再加木香和砂仁,形成“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的一个十字路口,就像街道一样,红绿灯坏了,就堵车。 脾胃失健运,胃为贮痰之器,痰食瘀等有形之邪积滞于中焦,气机升降不得,要用苍术、神曲化痰消积。上焦如羽毛,中焦如秤杆,下焦是丢秤砣。秤杆要平的,所以治疗脾胃病的用药一定要平和,这是一个关键。 下法是针对气机上升太过,用促使气机下降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针对通大便、利尿、重镇、通月经等方法。== 《伤寒论》中的承气汤症,病人发烧很严重,气机上升得已经见病人神志都开始不清了,引起气机不能下承是肠里有燥粪,用通大便的方法,使燥粪一去,阳气得下潜。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的病人,也是见到两颧红嫩可人,这是虚火上浮引起,治疗上把上浮的阳气降下来,但不问原因,用清肝热药(龙胆草、夏枯草等)、平肝风药(天麻、钩藤等)、金石重镇药(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等)来治疗,是有问题的,另外治疗失眠和早搏、房颤等疾病,动不动就是金石重镇也是害人的。 引起肝阳上亢的原因也很多。比如治疗失眠来说,有酸枣仁汤、归脾汤、温胆汤等, 心志为喜,为气机展放而用,所以用酸药收敛心气是一法; 精血亏虚,心无血可养,用补养心血是一法; 痰浊闭阻,化热扰心,治以清化痰热又是一法。 有人说用百合治疗失眠,有人说用半夏治疗失眠,有人说用茯苓治疗失眠,有人说用花生苗治疗失眠等等,这些药难道都是平肝镇肝之药嘛? 心脏病人早搏和房颤,道理也一样,不能动不动就用金石重镇为治。 比如治疗慢性肾炎,除非水邪闭阻很严重才用较大剂量的渗利药来利小便,如果小便的量较多(24小时尿量达到100-1500ml)治疗上还得以固肾调脾为核心,适当的加些风药促使气机的升发,如果一看到肾病就只知道利尿,必定是元气越利越虚,气化功能越利越弱,我从没看过那个慢性肾病是靠利尿来治好的。 对于阳气不潜的疾病,因大便不通的用通便潜阳;小便不通用利尿潜阳;因瘀血内阻的用活血潜阳;食滞中焦的用化积潜阳;外感没解的用解表潜阳;肝阳上亢的用养肾平肝潜阳;因痰阻的则用化痰潜阳。 # 3、清法与温法 ## 清法(寒法) 要从身体和疾病两方面,去综合考虑疾病和身体的寒热属性。 不能一看到有热,还是仅仅知道用些清热解毒药,见阴虚不足仅知道用沙参、麦冬这些甘凉之性的养阴药,这就是临床治病的思维模式不对。 治热和治火是不同的,不同的原因在于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甚。火热主心,心恶热。 热性是发散的,所以治疗上要用咸味来聚,用寒性来清。另外再用苦寒之药辅助咸寒药的平火之性,因火热必会伤阴,所以再用甘寒药来养阴制热。中药上的犀角、水牛角用于治疗温热病的高烧,就是典型的咸寒平热。 “安宫牛黄丸”是治疗温病高烧的有效中成药,我们来看处方:牛黄、犀角(现在用水牛角代替)、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方中用犀角、珍珠的咸寒清热聚扰气机,以使气机不至于发散消耗太过; 用牛黄、黄连、黄芩、栀子苦寒泄热。 因为热入心包是热邪郁结太过,所以用麝香、冰片、郁金散郁结之邪。 这种治疗,就好像是一堆柴火在烧,先把柴火分散开(因为方中的麝香、冰片这些气味雄烈的辛散药,是苦寒、咸寒药的先导),再用一大桶水浇下去。 安宫牛黄丸针对的是火邪郁结于心包的危急症,所以辛散药发火就直接用麝香和冰片这类通气猛药(开窍药,就是比理气药更猛烈的理气药)。 那么平常的慢性病呢,比如各种炎症、瘀血阻滞、痰湿阻滞、食积、寒邪闭表的郁热等等,这也是郁结啊。“安宫牛黄丸”所针对的是无形之火气郁结,而对于痰、瘀、食积等,这些可是有形之邪的郁结,所以这些有形的邪气郁结化热,治疗上就一定要针对性的解决,要把这些郁结散开。 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仙方活命饮”,是治疗阳证痈疡(脓疮)的名方,方中用了白芷、贝母、赤芍、当归、皂角刺、穿山甲、乳香、没药、陈皮等大队的活血散结药,而针对火热只用了金银花、天花粉。 这是因为脓疮起大热的原因是“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所以才用大队的活血散结药为制方的主体。 ## 温(热)法 阳虚则寒,受寒则阳损,治疗当温热。 时下因为冷饮、水果、输液泛滥等社会因素,阳虚之人好颇多,于是中医界还出现了一个用重剂附子的“火神派”。 所以民间中医这方面,乱用附子、干姜、细辛等燥热药大有人在,也是中医的一大弊病。 温阳的名方,如“四逆汤”、“参附汤”“理中汤”等,都有甘药为用,这些都是应急之时的温阳药治疗。如果阳气不是急亏的扶阳,附子肉桂等燥烈药,实不是扶药之药剂。 为什么治寒要用辛药,因为寒邪收敛凝滞,不利气血的运行(血遇寒则凝,血为气母,载气以行,所以血滞则气亦滞。通利气血方面,很多人只片面的考虑到气为血之帅,但血为气之母一样的要考虑,气机不通的,不能单纯的用通气药,要知通血可以行气),辛药能行,促进气血的通利,这样用温热药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用温补气阳的同时,无伏结之热邪则用当归、鸡血藤之属,有伏结之热邪则加益母草、丹参之流,主要就是考虑到气遇血行,活血行气之意。 阳虚则寒,气血运行不畅,所以阳虚之人,多有寒邪积滞(也不是所有阳虚之人都有寒邪积滞)。 亦有些人,阳气不虚,但身体的局部有寒邪凝滞。 治疗阳虚不足的治疗当以甘温为主,治疗寒邪积滞的,则以辛热为主体。 很多人过分的迷信于《伤寒论》,为了迎合病人对疾病能快速好转的心理,一看阳虚,起手就是四逆汤,这是很不好的。 对于四逆汤是针对阳气急亏应急而用,不能作为一个常规治疗的思路。 如果气阳两虚的人,多是用大剂甘温的生黄芪为主药(取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之意),另外再用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之类药性柔和的药。 因脾胃为气机运转的枢纽,反而会时常用些干姜(或生姜,生姜的散结力很强,江南多湿,生姜温运中焦的效果理想),阳虚多挟湿,再用苍术、厚朴等苦燥药运中化湿。另外再加些辛味的活血药和理气药以散结滞。 这样的治疗,能使阳气恢复,气血流通,三焦疏利,又不伤阴精之弊。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全书的主体思路是以脏腑的寒热虚实为要决,可惜现在人都想走捷径,没几人会去看这些书。 从他的治疗虚寒或寒积来看,虚寒用甘药为主,比如 治疗风湿病的“独活寄生汤”也是用大队的甘药于燥烈祛风湿药中,这样有利于久服缓治。 而治疗寒邪凝滞的思路,则用燥烈温热药和辛味的活血药结合为用, 如果是内脏下焦的寒凝之邪滞,还常用“承气汤”加附子、桂枝等热药以通泄寒积。 现在很多中医师一见病人舌痰暗偏胖,起手就是大剂附子为治,这是很冒险的事。 用温热药治寒病,一定要考虑到气血的运行问题、痰湿阻滞的问题。 见寒用温热药,弄不好反常使药热和体内的有形之邪相合,形成整体虚寒,局部湿热瘀滞的复杂化,是为弊! 所以温阳治病,不能见寒只温,有病还得祛邪,邪不去则正不安。 # 4、润法与燥法 温度过高是热(邪),温度过低是寒邪。 那么湿度方面,不足是燥邪,太过就是湿邪,湿度不足,身体得不到滋润,称为润法; ==过湿要化湿,用燥药纠正,称为燥法。== 治疗燥邪方面,最后说到以苦下之,这是取肺的治疗,肺苦气上逆,用苦药来下气,比如用杏仁止咳下气;肠里有燥粪,用承气汤通大便排燥粪。 从历代医家治疗燥邪的方剂中可以看出,润燥药主要集中在甘凉之药,有外邪的用桑叶、豆豉、薄荷之类疏散;内不足则加当归、半夏之类以疏通;养内不足或加白芍、五味子收敛;气机上逆加杏仁、大黄等苦药以下气。 ==所以治疗燥邪的润法,必定是甘凉,而不是苦温。== 对于身体内阴液不足的燥邪,现在有输液技术,病情不会再和古代那么多。 但临床上见阴精不足的病人还是常有,比如水肿病、肝腹水等疾病过用利尿药伤阴的;长期加班熬夜耗损元气的;为了美丽乱吃减肥药的,这些群体都会见到阴精不足的内燥证,治疗都得用甘凉润养为上。 我们从上述的这些润养名方来看,在治疗时也不仅仅是单纯用润养之药,麦门冬汤中还加了半夏的化痰药;桑杏汤、清燥救肺汤中分别用了栀子、石膏的清热药;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分别用了丹皮和当归的活血药;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玉液汤等还用了白芍、五味子的酸收药。 人应顺应自然,日出气机出升而劳作,日落阳气机降潜而眠。 此患久熬夜,长久的处于一个烦劳工作之中,要睡的时间得不到睡眠。 导致元气大亏,治疗是非一日之功。治病好治,补虚最难,因为病人在补虚时还要不断的折腾和消耗。 治疗得以润养固涩,疏通气血为要。 菟丝子50g、枸杞子30g、补骨脂20g、五味子20g、生白芍20g、党参30g、当归15g、丹参30g、知母20g、桑叶30g、陈皮15g、焦三仙各5g、肉桂2g。 燥法是针对体内水湿太过的治疗,用具有燥化作用的药,减少体内水湿。 水为阴邪,所以用药上治疗以苦热(苦热药几乎没和,比如厚朴、苍术等亦不过是苦温,但是针对阴寒的水湿之邪,见阳虚,苦温药加生姜、肉桂等热药的组合是常见的)。 因为湿性粘滞,使病情缠绵,所以治上得配合辛散药,这样有利于苦药的燥湿。 如果水湿严重,燥化来得慢,得用淡参或苦泄,使水湿速去大半后,再治以苦药。 比如治疗慢性肾炎、肝腹水等有明显水邪内阻的疾病,针对水邪严重,开始可用苍术、厚朴等苦燥药,配合陈皮、石菖蒲、生姜、半夏等辛药疏运中焦;再以茯苓、薏苡仁等淡渗药和泽泻、车前草等苦泄药速去水邪。 等水邪去大半后,再逐渐把淡渗药和苦泄药减量或停用,而以苦温为主。 对于当前治湿的量大误区就是过用利尿药,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是用利尿药,这是很不好的。利尿药,是促使气机向下降的,过用利尿药都会损伤阳气(肾阳)。水为阴邪,得阳才化,阳气受损,水湿之邪更不得化。很多肝腹水、肾炎水肿,看到很多中药处方,动不动就是大戟、商陆、牵牛子、防已、木通等利水猛药治疗。病人服药三五剂,见水气大消,翘起拇指说这医生是神仙,但过些时间水邪又起,再消再起,最后不治而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用利水药大损肾阳,最后阳气损耗到无力运化水湿的地步,神仙亦无力救治。 从《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水湿的处方用药上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用利法,一类是用化法。利水用茯苓、猪苓、泽泻等,而化水类有则用半夏、厚朴等。并且上症状上来看,用利水药是有明显的水邪为患,而化湿类则无明显的水邪为患。这从病邪的轻重程度上来选择利水和化水,千万不能一见舌苔有些许白腻就大剂利水药。水湿之邪,是有形之邪,最易阻滞气机,化湿一定要疏通气血,把裹结一起的各种病邪进行分消。 # 5、消法与补法 病情千变万化,但不论什么病总不外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病,一是身体。 有病正气必虚,病越重,正气越虚,所以治病之要,不外考虑病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 治病用消,体虚用补。所以消法和补法是中医治疗大法的总纲领。 ==消法是针对体内有硬块、食积、痰结等有形之邪的治疗方法,发表散外邪、通二便、排月经等等治疗方法也是。== 临床上极少见到单一种病邪为患,都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病邪复合互结一起。比如江南地带,因为湿重,遇寒则寒和湿互结,遇热则湿和热互结。外感寒热燥湿等病邪,也是要作用于人体,影响了人体的平衡,再通过人体机能的表现(中医称为症状)来判断疾病的。 同是受寒, 张三是脾虚食滞,外寒则和内在的食滞相合,多使中焦运化失常,治疗当运中化积于辛温散寒中; 李四是关节寒痹疼痛,治疗就当温经通脉于辛温散寒中; 赵五为育龄女性,月经期受寒,治疗又当通经于辛温散寒中。 见病治病,乱消病邪已成习俗。 见月经不行用破血药;见头痛用风药和活血药;见关节痛用祛风湿药和活血药;见炎症用清热解毒药;见咳嗽用止咳药;见心脏病用活血药;见失眠用酸收重镇药;见乳房病用理气药和活血药等等, 这些治疗已成常规,病人见症状好转大喜,不知消除病邪的同时,正气也一样的在耗损。 ==治病之要,时时保元气,这是关键性的问题。== ==补法是补养身体能量物质的一种方法,中医对补益方面的内容有气、血、阴、阳等方面。== 比如鹿茸是补阳的,见了阴虚之人吃鹿茸,这就是毒药。但阴虚病人,在大剂清润养阴的基础上,酌加一点点补阳药,反能起到阴阳相互滋生的妙用。比如“肾气丸”,就是用大剂地黄(如见阴虚之人则用生地)、山茱萸、山药之中酌加一点点附子和肉桂,这样的做法,中医称为“少火生气”。 虚火上扰的失眠用“交泰丸”,方中只有两味药,黄连清上,肉桂温下,这也是用热药于热病之。 用补药没有一个定论,有一个原则是要针对病人的身体实际情况,不是见虚就乱吃补药 (现在很多男人,为了提高性功能,又被男人主阳的思想观念所局限,于是用海马、鹿茸等补阳药泡白酒服用,这种乱吃补酒,很多男人不但没有达到提高性功能的作用,反而吃出了严重的前列腺炎。
智能制造CEO
2024年10月13日 21:16
分享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进行分享
复制链接
关于 MrDoc
觅思文档MrDoc
是
州的先生
开发并开源的在线文档系统,其适合作为个人和小型团队的云笔记、文档和知识库管理工具。
如果觅思文档给你或你的团队带来了帮助,欢迎对作者进行一些打赏捐助,这将有力支持作者持续投入精力更新和维护觅思文档,感谢你的捐助!
>>>捐助鸣谢列表
微信
支付宝
QQ
PayPal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